清代学者学术道德观述略

发布时间:2018-03-25 14:36

  本文选题:清朝 切入点:学术道德观 出处:《北方论丛》2014年01期


【摘要】:清朝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道德观。清朝中前期的主流学派乾嘉学派,比较注重学术的原创性与学术发明权,将引用别人学术成果不加说明乃至剽窃等行为,视为不道德。而乾嘉学派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是强化这个学术道德观念的外在机制。清中叶之后学术道德则有所转变,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注重义理的学者,则视学术为公器,学术的目的在于"明道",只要是为了"明道",而非为了私利,即使引用他人著述而不注明,也是正当的行为。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scholars in academic research, the formation of a certain academic morality.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early mainstream school of Qianjia schoo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ght of academic originality and academic invention, others will refer to academic achievements without explanation and even plagiarism behavior as immoral. And Qian school as an academic community, is the external the academic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moral values. After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academic morality change, represented by Zhang Xuecheng on the argumentation of the academic scholars, is regarded as a public service, the academic aims to "Tao", as long as it is for the "Ming", rather than for personal gain, even others works without a reference, but also proper behavior.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中国传统学术生产中学术道德研究及当代转换》(11JDXF003) 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现代视野下的我国传统学术生产方式研究》(11Q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4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6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9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权;;论苏元春的爱国主义精神[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器;;章学诚的生年[J];文献;1982年02期

2 张蕴艳;;走出古典阴影——浅论乾嘉学派的学术人格裂变[J];中文自学指导;1999年03期

3 段晓娥;朱爱华;;试谈章学诚的妇女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贾庆军;;自由主义学者眼中的章学诚——倪德卫的章学诚研究解析[J];云梦学刊;2010年06期

5 李江辉;;“六经皆史”与章学诚对乾嘉考据学风的反思[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J];江汉论坛;2000年03期

7 王玉超;;浅析章学诚的科举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方丽萍;;章学诚“不为时流宗尚”原因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慕颖;;清代科举中涌现的乾嘉学派——以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进士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8年07期

10 谷渭城;;奻娗章学姞的档案学思想[J];中国档案;196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三谋;;清代华北储粮备荒探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俊;;清朝对新疆的社会控制举措——从权力的视域进行解读[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3 吕文郁;;诸子百家起源论述评[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英聘;;明代方志四题[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5 骆晓曙;;开禧襄阳守城战有关史料考评[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7 郭强;赵兴元;;昭显世子入质期间在协调中朝关系中的作用[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8 林存阳;;全祖望与《永乐大典》的利用及其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吾斯曼江·亚库甫;;清代边疆历史学家视野中的清代边疆民族政策——以沙依然米的《伊米德史》为例[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炳良;章学诚治学“持风气”而不“徇风气”[N];光明日报;2006年

2 黄德晃;清朝官员的顶戴[N];中国商报;2002年

3 周文玖;“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N];学习时报;2006年

4 肖巍;18世纪中国学者的旨趣[N];学习时报;2009年

5 高翔;康熙帝及其时代[N];光明日报;2002年

6 杜维运;浙东史学之特色[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铮;杨念群的新境[N];东方早报;2010年

8 刘文智;清朝大案 伪孙嘉淦奏稿案[N];中国档案报;2002年

9 吴光范;清朝鄂尔泰治滇史评[N];云南日报;2001年

10 周文玖;“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大明;《大清律例》与清代的社会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李秀梅;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黑龙;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马靖妮;《热河日记》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宝音特古斯;十八世纪初期卫拉特、西藏、清朝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赵荣耀;乾嘉时期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牛小燕;论治边名臣松筠[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徐实;清朝对外蒙古管理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振兴;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乃臻;章学诚学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成珊娜;清初新疆民族政策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白丽娜;论章嘉·若必多吉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晓燕;清朝蒙古地区司法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娄巍;皇太极时期清朝就朝鲜潜通明朝的交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路亮;清郑澎湖海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于燕;清代中越使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汪泉;清朝与越南使节往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鲍海勇;清嘉道时期的南亚政策[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吴敏;论清朝的监狱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6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