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重与欢愉:先秦节庆的社会功能

发布时间:2018-03-26 10:25

  本文选题:节庆 切入点:先秦时期 出处:《史学集刊》2014年03期


【摘要】:先秦时期的节庆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集体性参与活动,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施加普遍的影响。因此通过这些活动的规范和仪式,先秦节庆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在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通过对先秦节庆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先秦节庆的"娱乐性"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娱神变为娱人。而人作为娱乐主体的转变与周代思想与信仰系统的转向密切相关。先秦节庆借助对节庆日期和共同祭祀对象等事项的规定,使生活在广阔地域的人们产生了对族群的认同感,华夏族的族群边界逐渐清晰。
[Abstract]:The festival of the pre-Qin period, as a small number of collective participation activities at that time, can exert a universal influence on people's lives and thoughts. Therefore, through the norms and rituals of these activities, Pre-Qin festival plays a unique social function. Social administrators in the pre-Qin period through the festival time, occas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ntents of the pre-Qin festival, we can find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change in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 pre-Qin festival. That is to say, the change of human being as the main body of entertai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thought and belief system of Zhou Dynasty. The pre-Qin festival is based on the provisions on the date of the festival and the objects of common sacrifice, etc. So that people living in a wide area to develop a sense of ethnic identity, the ethnic boundari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gradually clear.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D691;K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萧放;中国上古岁时观念论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2 萧放;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体验[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洋;;民间美术作品形象符号的文化内涵剖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张社列;;《国语》引《诗经》刍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贾丽英;;秦汉时期奸罪论考[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4 李力;;追本溯源:“刑”、“法”、“律”字的语源学考察[J];河北法学;2010年10期

5 李智仁;;谈关汉卿《救风尘》中的婚姻礼俗[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王平;;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立;张永兰;;青海“花儿”传承人的类型浅析——以西宁和海东地区调查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夏德靠;;原史群体传史方式及史著文体的演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夏德靠;;从乐语传统看上古语类文献的生成、传播及文化意义[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徐君辉;;重新审视汉人《春秋》外传说[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刘明科;;宝鸡地名的起源演变及城制[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姜”、“姬”等女字部首姓氏的产生背景[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6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10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9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J];历史研究;196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日根;义田及其在封建社会中后期之社会功能浅析[J];社会学研究;1992年06期

2 许兆昌;;试论上古时期“乐”的政治表达功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邓建新;;论藏传佛教章嘉活佛系统的社会功能[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2期

4 吴海波;;清代两淮灶丁之生存环境与社会功能[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张国庆;;辽代激励机制之特色与社会功能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王健;;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新论——以两汉社会文化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陈瑞;;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01期

8 申万里;;元代的粉壁及其社会职能[J];中国史研究;2008年01期

9 郭向阳;;中国明、清社会绅士阶层的社会功能与其特权的关系[J];学理论;2010年11期

10 刘宗棠;;论清代宗族法规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晓婧;;明清徽商兴办书院的动机及其社会功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宗教民俗的社会功能试探[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3 郑永华;;清代北京业缘商馆的宗教民俗——以神祗奉祀为中心的探讨[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截拨:清代漕运发挥社会功能的一种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 陈洪波;考古学目标的再思[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谢宾顺;山西召开全省文物局长会议[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隗瑞艳;恭王府:围绕王府文化做大品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江;宋代会社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邬文玲;汉代赦免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赵凯;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敬德;两汉皇家园林社会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巩丽君;宋代江西佛教与社会[D];南昌大学;2007年

3 陈志勇;唐代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萌;北魏时期皇帝赐宴考[D];吉林大学;2009年

5 夏继军;祭拜·教化·娱乐[D];南昌大学;2007年

6 汪志娟;明清安庆府的民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婧;明代“苏样”服饰及其社会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艳娜;周代婚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梁淑芬;北宋东京勾栏瓦子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刘小岑;荀子礼法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7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7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