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民族的大一统观摒弃偏颇的“正统观”——以辽金史研究为例
本文选题:正统观 切入点:中国古代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4年01期
【摘要】:如何看待"正统观"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各个游牧民族历史以及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时必须引起注意并且把稳方向的。中国的历史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脉络。在中华民族这个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并不存在谁是"正统"的问题。应当客观地看待辽宋、金与南宋的对峙现象,对辽金和北、南宋都予以承认,视南北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更替过程中并存的政权之一。不能站在中原立场上视辽金为非"正统",也不能忽视北、南宋政权对传承、发展中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Abstract]:How to treat the "orthodox view" is the study of ancient northern nomadic history and the China research Chinese northern nationalities in ancient history of nationality relationship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attention direction. China his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various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is land of CO creation, which is the main thread of China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multi-ethnic community, who does not exist is "orthodox". Should objectively look at the Liao and Song Dynasties, th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old, and north of the Liao and Jin have been acknowledged a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orth and south, different ethnic regime is one of the ancient dynasties of Chinese regime in history can not. Stan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s the position of non Galerkin "orthodox", also can not ignore the north,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gime of the inheri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make contribution.
【作者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卢伟;;渤海国农牧渔猎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夏宇旭;;浅析辽代农业科学发展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4 胡传志;论诚斋体在金代的际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范家全;吴晓萍;;两宋与辽金外交之比较——以盟约和国书为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魏蔚;;辽朝的佛教政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赵连稳;;北京古代历史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周木强;;“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郭海东;;论明代华北妇女贞节观的发展与嬗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饰与中原汉族服饰的相互影响及其文化意义[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史金波;白滨;;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4 张明远;;善化寺“五方佛”塑像的创建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7 郑东凯;王善军;;薄命才女——萧观音传[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8 孟广耀;;乌古敌烈部的经济状况及社会性质[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9 孙勐;;墓志中所记北京地区辽代韩氏家族考略[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10 张云涛;;试论潭柘寺宗教与传承[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9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宇;“八王书院”状元肖像壁画绘制技法与保护方案探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铭琦;阜新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吉恩煦;明代北京释奠礼流变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志伟;辽代华严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赵学江;蒙元关中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杞;清代前期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些做法和当时的民族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郭福兴;;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丰碑——昭君墓谒游记[J];山西老年;2005年12期
3 徐杰舜 ,彭英明;“互为外国”论商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王连升;一部研究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著作——评《汉唐和亲史稿》[J];东岳论丛;1993年05期
5 王忠;顾颉刚在《尚书》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述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周光大;;《湖南民族关系史》评介[J];求索;2007年07期
7 ;多地争抢三国“二乔”故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1期
8 易宁;;中国古代历史认同观念的滥觞——《尚书·周书》的历史思维[J];史学史研究;2010年04期
9 岑家梧;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些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白寿彝;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大意义——1982年五月十九日在北京市史学会上的讲话[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天明;;政治文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内涵[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韩杰;;论欧阳修的“春秋学”[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王毓铨;;户役田述略[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4 刘春迎;;汴河兴废史略——兼谈宋城遗址内汴河故道的初步勘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董光炳;董承荣;;董仲舒的经济思想[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先登;;论五帝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冯飞龙;;铜镜创造了青铜艺术最后的辉煌[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8 吴学文;;画报人眼中的晚清会道门——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萧仕平;;连横的正统意识——兼论《台湾通史》无“台独”理念[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中岛敏夫;;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信赖性问题的二三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武麟;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表述与现实关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李秀鲁;中国历史上惟一的济南籍皇帝王莽[N];联合日报;2010年
3 王培华;《读通鉴论》——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杰作[N];光明日报;2001年
4 郭素娥;黄色管理——中国古代帝王的管理之道[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陈连开先生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北林;古代“讳言理财”思想的批判[N];财会信报;2005年
7 陈虎邋郑姗姗;石刻的中国文化史[N];光明日报;2007年
8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国祥;关于历史上变法失败的原因[N];北京日报;2009年
9 李学勤;先秦史研究的新境界[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流氓和书生谁适合当开国皇帝[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玮;色科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宇;清末十年满汉关系研究(1901-1911)[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阮青;中国个性解放之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陶玉坤;辽宋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乐;中学民族关系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平先荣;宋代士人之三国正统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姜永泽;瀚墨蕴风雅 霜毫染千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艳平;唐代编年体史书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元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D];烟台大学;2007年
6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薛强;清末内蒙古近代教育简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伟;论中国古代的反通货膨胀思想[D];西北大学;2008年
9 马明;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姜凌宇;宋代蒙学中的历史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3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9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