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土司地区的儒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8-04-03 01:27

  本文选题:明代 切入点:土司地区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儒学教育是指根据中央王朝政府政策法令办理的、以统治王朝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教条为内容的各级教育。明代土司地区儒学教育在官学、书院、社学等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其缘由有三:一是中央王朝极力推行,二是地方官吏积极配合,三是各地土司主动创办。明代土司地区儒学教育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稳定、教育发展、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Abstract]:Confucianism education refers to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which ar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the policies and decree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central dynasty and with the Confucian doctrine of ruling the official ideology of the dynasty as the content.There were three reasons for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such as official study, academy of learning and social study, for three reasons: first, the central dynasty vigorously promoted it, second, the local officials actively cooperated, and third, the local toast took the initiative to establish it.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education in Tusi area in Ming Dynasty had a great historical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local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spread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11BMZ010) 长江师范学院“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科研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72;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土家族古代教育及汉文化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媚玲;;论明代云南儒学教育的影响[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2 张媚玲;;试析明代云南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J];思想战线;2008年S1期

3 刘继青;;20世纪30年代儒学教育复兴的内因外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张媚玲;杨建玲;;明代云南儒学教育发展的几个特点[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刘荣昆;朱红;;浅析明代保山儒学教育成效显著的原因[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田心;;论明代广西地区儒学教育的强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刘顺;;试论唐初的教育、科举与儒学传播[J];殷都学刊;2012年02期

8 吴光;;关于“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3年01期

9 陈朝晖;;北朝儒学教育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1991年06期

10 王雷;儒学教育在东北近代的演变[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喜;;儒学教育社会化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曹相;;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义俊;;两岸儒学一脉连读陈昭瑛著《台湾儒学——起源、发展与转化》[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桂钿;;儒学与现代社会[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光荣;;儒学对白族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武守志;;苏东坡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10 周桂钿;;儒学与现代社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严瑜;儒学教育走进基层建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本报记者 萧易;郭齐:儒学值得现代人充分汲取[N];成都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梅花;曲阜“一村一名儒学讲师”推进“百姓儒学”工程[N];济宁日报;2014年

4 陆蔚;明代云南的儒学传播[N];云南日报;2003年

5 记者 吕路阳;在榕高校将首次引入儒学课程[N];福州日报;2010年

6 ;乡村儒学:重建温情的乡土中国[N];光明日报;2014年

7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舒大刚 吴龙灿;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N];光明日报;2014年

8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尚新娇;郑州——儒学走向最后的辉煌[N];郑州日报;2013年

9 记者 冯建华 武勇;中山大学成立儒学中心提高大学生精神教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张鸿;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刘静;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5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汉儒;唐代儒学地位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海棠;儒学在元代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炯;清代台湾的儒学教育(1683-1895)[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智;试论明朝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儒学教育的政策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赵美仙;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儒学教育及其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俞传芳;明清地域商帮与儒学科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玉鹏;北魏时期的儒学传播[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金虎;儒学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氏银;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3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03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