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胡姓考》之“斛律氏”补证
本文选题:北朝胡姓考 切入点:斛律 出处:《山西档案》2013年03期
【摘要】:《北朝胡姓考》对"斛律氏"的族源及史料中的人物有过详细梳理,但其中的"斛律宗党"和"斛律敦"两个人物有待商榷,前者属断句之误,后者则实为斛律金。以斛律金为代表的斛律家族在北齐盛极一时,甚至影响到北齐政权的兴衰。
[Abstract]:"A study of Hu's surname in the Northern Dynasty" had a detailed combing of the clan origin and historical data of Dendrobium Law, but the two characters of Dendrobium Law Party and Dendrobium Law Dendrobium need to be discussed. The former is a mistake of broken sentences, while the latter is a Dendrobium law.Dendrobium law family, represented by Dendrobium law, even affecte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orthern Qi regime.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9.2;K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华明;北齐的并州尚书省[J];沧桑;2004年Z1期
2 段锐超;段元秀;;北齐亡国的内因剖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红艳;关于北齐北周反汉化问题的认识[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周双林;北齐并省官考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许峡;突厥在北周灭北齐中的作用[J];历史教学;2004年11期
6 苏小华;;西魏北周军队构成的变化及其对北朝军事的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黄寿成;;汉士族与东魏北齐政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焯;北朝的给干与食干制补议——兼论隋唐输庸代役制的起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周士龙;高洋述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10 王振芳;论太原在东魏北齐时期的战略地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伯良;;中国古代平民政治家陈武帝[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福谦;;东魏北齐胡汉之争新说[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杨耀坤;;东魏北齐兵制概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渠传福;;再论东魏北齐时代的晋阳[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漆泽邦;;论东魏——北齐的倒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6 渠川福;;我国古代陪都史上的特殊现象——东魏北齐别都晋阳略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史念海;;唐代前期关东地区尚武风气的溯源[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8 宋燕鹏;;东魏北齐冀州刺史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刘精诚;;北魏末年人民起义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改革[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栾贵川;;论隋唐时期相州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继祖;唐邕 北齐“能臣”[N];太原日报;2008年
2 李森;北齐张攀墓志考鉴[N];中国文物报;2004年
3 记者 原建军;茹茹国原来归顺北齐了[N];西安日报;2006年
4 宋建国;雄风乍起惊天下[N];山西日报;2003年
5 王进;龙飞凤舞龙兴城[N];山西日报;2003年
6 李叶花;魏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李非 彭娟英;晋阳文化遗存[N];太原日报;2006年
8 杨瑞武;太原历史上的几次兴衰[N];山西政协报;2005年
9 记者 王天;保护古城 严禁祖业头上动土 建设古城 承接光大朔州文脉[N];朔州日报;2006年
10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申军锋;太原古城史浅述[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志伟;北朝社会风尚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文涛;气候视野下的北朝农业经济与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森;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琦辉;勋贵集团与东魏北齐政治[D];山东大学;2005年
2 姚波;北魏统治方式与北魏政权解体过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锐超;东魏北齐民族关系辨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妍;墓室画像与北朝社会[D];山西大学;2008年
5 李莉;魏晋南北朝宫廷音乐机构考[D];河南大学;2007年
6 刘斌;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甲骑具装及甲骑具装俑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周升华;北朝杂户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朱飞芳;北魏俸禄制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钟裔旺;北魏兵制的嬗变及影响[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崔峰;北周民众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6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2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