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时期藏族土司地区的社会管理体系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 土司制度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章旨在探讨明清时期藏族土司地区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认为在民族国家传统政治体制之内,中央政府在部落组织架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土流参治"与"政教合一"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在这种社会管理组织架构中,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以政代社"方式在藏族土司地区完成社会管理,成为藏族社会管理的重要管理主体;在土司制度确立的政治架构中,土司成为藏族土司地区进行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对于具体的社会管理事务主要借助于传统的部落组织运作机制和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以及藏族民间习惯法采实现社会管理;藏传佛教在社会管理中居于基础性主体地位,在土司辖区不仅通过"政教合一"权力结构进行组织管控,而且还通过宗教意识和宗教仪轨进行渗透、调控。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chapter 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Tibetan Tusi reg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o believe that it is withi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nation-state.On the basis of the trib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onstructed a social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soil flow, particip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religion".In this kind of soci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central dynast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mpleted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Tibetan Tusi area by the way of "political agency", and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the Tibetan social management, and in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established by the Tusi system,Tusi has become the core subject of social management in Tibetan Tusi area, and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specific social management affairs is mainly realized by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rib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Tibetan Buddhism, as well as the Tibetan folk customary law.Tibetan Buddhism is the basic subject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Tusi area, it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unity of the state and religion", but also infiltrated and regulated by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and religious ritual.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时期甘青川边藏区社会控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1XZS013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贾霄锋;;明清时期藏区土司地区政治体制模式研究——以土流参治为核心[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2 都淦;四川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述[J];西藏研究;1981年00期
3 曾国庆;刍议清代藏区土司制度[J];西藏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2 马文哲;刘辉;;农村环境法治视野下的环境习惯法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3 李保文;;关于《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题名问题[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4 彭宇文;关于藏族古代法律及法律文化的若干思考——借鉴梅因《古代法》进行的研究[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5 南杰·隆英强;;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与伦理刑法的关系[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向萍;;藏族习惯法赔偿规范的特征[J];经营管理者;2009年08期
7 李虹;;从系统论角度看藏族地区多元化法律制度的整合[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4期
8 郭武,高伟;藏族环境习惯法文化与环境保护[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李向玉;;贵州民族法学研究成果评述[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田庆锋;;60年来清代西藏法制史料整理、立法制度研究述评[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佐龙;;少数民族公民意识与藏区治理的文化路径[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藏传佛教之关系及其流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甘措;藏族法律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李学兰;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人团体习惯法的演化[D];山东大学;2007年
7 贾霄锋;藏区土司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予川;略谈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刑事立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藏族部落习惯法对司法实践消极影响的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福祥;《青海卫拉特联盟法典》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黄全毅;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的治理和改革[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8 安紫娟;民主改革与西藏法制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郑丽丽;少数民族习惯与少数民族刑事政策[D];烟台大学;2011年
10 冯海晓;明代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土司制度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琼;赵宇;;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管理体系研究——以“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本文编号:1749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