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通州运河水系变化与码头迁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4 04:16

  本文选题:明清 + 通州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01期


【摘要】:明清时期,通州是大运河北端的漕运枢纽,漕运物资悉经通州码头转运至北京。由于通州一带土质松软,水道迁徙频繁,对漕运码头影响巨大。在自然水道自身变化和人力整治的叠加作用下,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屡有变迁,位于通州附近的运河码头分布和功能也随着水系格局改变而迁移和调整。本文从分析明清时期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变迁入手,梳理通州码头兴衰起伏和迁移分布过程,以阐述河道变迁与通州漕运码头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州码头变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ngzhou was the canal transportation hub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Grand Canal. Due to soft soil and frequent migration of waterways, Tongzhou has a great impact on water transport wharf. Under the superposition of natural waterway itself and manpower regulation, the water system pattern of Tongzhou Canal frequently change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canal wharf located near Tongzhou also migrate and adjust with the change of water system patter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Tongzhou canal water system patter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mbs the ups and downs of Tongzhou wharf and its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expounds the dependence between the river course change and Tongzhou canal transportation wharf. The change of Tongzhou wharf is actually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U656.1;P343.1;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小俊;;“桃园结义”的三种读法——兼论《三国演义》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邢玲玲;;论明代北边报警系统中的情报人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胡梦飞;;明代徐州地区治黄保运措施及其影响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赵振丰;;论明朝的一种特殊刑罚——廷杖[J];沧桑;2009年02期

5 白磊;;会通河的兴衰与再发展机遇[J];城市问题;2007年02期

6 谢继胜;贾维维;;元明清北京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藏学;2011年01期

7 徐林;明吏为政心态与吏治腐败[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3期

8 刘晓东;;明代的“私塾”与“塾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刘卫英;姜娜;;明清巨蚌传说的民俗想象与生态美学[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10 韩昭庆;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分析[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楠;崔琪;;挖掘运河遗产展示运河文化——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2 吴文涛;;运河在北京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明;张居正改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海滨;焦z延胪砻骰嵬ㄋ汲盵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学亮;明嘉隆万时期士大夫事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宏伟;晚清北京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姜东成;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延云;《水浒传》镜像中的郓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宾;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超;明清之际魏忠贤题材小说戏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宁;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骗局[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瑞;明清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地理初探(1368-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6 桂恺;中国古代类书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美丽;明代华县大地震震害及救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中祥;近代江南市镇权力中心的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勖;陈与郊研究四题[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黎似玖;浙东运河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相互关系探析[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天贵,何秀兰;文化发展中心带的迁移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2 隋晓航;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单肩后滚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3 魏虹,鲁红;一类种群模型的混合有限元法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祁俊生,傅川,黄秀山,谭君;微量元素在三峡库区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王国荣;层间渗入铀成矿中有机质的氧化迁移[J];新疆地质;2002年02期

6 张春雨,段恩奎,曾国庆,刘以训;细胞表面半乳糖基转移酶及其生物学功能[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7年06期

7 满咏,王抒,黎健;外源性P~(53)和Rb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9年01期

8 巢小春;迁移规律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严精华;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和迁移的初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毛秀茹;水化学找金新方法的现状和展望[J];黄金;199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剑平;郑庆春;;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9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沈e,

本文编号:1795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95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