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社会的尚剑习俗
本文选题:唐代 + 尚剑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12期
【摘要】:唐代是一个开放的年代,也是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在李唐王室的尚武精神指引下,唐代社会迷漫着尚武与尚侠之风。从唐代瑰丽多彩的诗文和斑斓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唐人侠客武士们矫健的身姿。
[Abstract]:Tang Dynasty is an open age, is also a weather of the times. Guided by the martial spirit of the Li Tang royal family, the Tang Dynasty was bewildered with martial arts and chivalrous spirit. From the rich and colorful poems and works of art in the Tang Dynasty, we can feel the vigorous posture of the chivalrous samurai of the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长春光华学院;
【分类号】: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克诚;;龙化传说探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2期
2 马得禹;重塑英雄形象 再度伸张正义——试论韩愈创作《张中丞传后序》的政治用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舒耘华;国敬;;谈《聊斋志异》的物化分类和物化形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4 李跃忠;;寿庆与中国戏曲的演出[J];东疆学刊;2011年01期
5 王政;;周zI廉《双忠庙》“男生乳”、“女生须”考论[J];东疆学刊;2012年01期
6 陈光锐;;唐宋省试“放榜”的新闻传播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周婷婷;;蜘蛛网后的天地——由唐传奇与易卜生戏剧女性命运的分析探当代女大学生的生存前景[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8 姚圣良;汉乐府游仙诗的“列仙之趣”[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宁兰芝;;珠牡形象与巫山神女形象的原型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10 程慧娟;;从闺怨诗看唐代女性悲惨命运之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伟;但梦薇;;中部城市密集地区空间演化机制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平;虞翻易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姜永安;“象人”说与六朝肖像绘画视野[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7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晓燕;王恽著述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汪晓东;生成与变异:福州马鞍墙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朱仰东;朱有q裳芯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敏婕;《大唐秦王词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巍巍;《型世言》人物解读[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殷文强;辛弃疾历史角色的转变对稼轩词创作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年
4 巴国焱;《孙子十家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汤天生;元杂剧文人形象的文化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包鸿梅;渤海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刘大印;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建伦;两晋南北朝文人雅集论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媛;六朝音乐文化交流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陈刚;重新讲述和聆听[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军风;;唐代商人妇家庭生活探微[J];齐鲁学刊;2006年01期
2 许友根;;寡嫂抚育成人的韩愈[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焦杰;;从墓志看唐代妇女崇道的原因[J];东南文化;2008年03期
4 查正贤;;论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J];文学遗产;2009年05期
5 曾祥辉;;试探唐代昆仑奴从事的主要工作[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6 苏士梅;;唐人妇女观的几个问题——以墓志铭为中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姚君;;唐代女性自由风气的成因[J];中国书画;2007年08期
8 张安福;;唐代西北地区农民群体的生活世界[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9 屈晓;;浅论唐代的“侠”及“侠”风之盛的历史原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2期
10 吴红琳;;唐代士族妇女婚姻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依;;清代宫俗与京师民俗[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2 刘春迎;;北宋东京三大节日及其习俗[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李季平;;唐代奴婢来源述论[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4 吴争春;贺建壬;;唐代私学类型的发展[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5 吴枫;郑显文;;唐代庶民阶层的文化素质初探[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6 李季平;;唐代昆仑奴考[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7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8 乔长阜;;“贵理国其若梦,几华胥之故乡”——李白政治理想新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9 王援朝;;唐代藩镇分类刍议[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10 赵澜;;唐代官员服丧行为的全面制度化及其社会意义[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树强;居者有其屋[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下)[N];学习时报;2011年
3 王树强;席地而坐[N];中国审计报;2006年
4 孙机;唐代的胡人[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记者 高志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N];河北日报;2006年
6 盐城市博物馆 曹爱生;高足碗·瓷锺·酒器[N];中国文物报;2005年
7 王耀;天水出土的唐代涪川县令任俊之墓志铭砖[N];天水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蕾;拿什么来拯救你,,非物质文化遗产[N];湘声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沈婷;发力守卫国宝家珍[N];协商新报;2006年
10 徐桂秋;钩沉考索 探骊得珠[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澜;唐代丧服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尚兵;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苏士梅;唐代诚信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陈筱芳;春秋宗教习俗[D];四川大学;2004年
6 何艳杰;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晶;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郝娜;唐代家庭休闲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名芳;唐代农村家庭礼俗探微[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诚;唐代女子审美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敏;先秦首饰习俗探析[D];郑州大学;2005年
6 许继莹;唐代武举制度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阴小宝;唐代避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勇;论唐代社会对家庭的救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潇;唐代科举与士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慧霞;唐代的权葬及迁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4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0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