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学礼法观对东汉社会的控制与整合窥探
本文选题:东汉 + 儒家经学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摘要】:东汉时期,随着经学的发展,在经学的浸润和熏陶下,儒家礼法文化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东汉帝王、大臣和地方官吏积极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东汉官僚集团及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同时,刑德并用、礼法和合的儒家经学礼法观不断渗透到东汉社会控制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社会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礼法观成为封建政治与法律的灵魂,这为汉廷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Confucian culture of etiquette and law was widely spread in society. The emperors, ministers and local official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knew the Confucian scriptures actively, thus creating a pattern of bureaucratic groups an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lassics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fucian Confucian Confucian Classics with the use of punishment and morality and law has continuously penetrated into the soci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ich has promoted the moralization of social law, the legalization of It made the Confucian Confucian Confucian classics to become the soul of feudal politics and law, which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Han Dynasty to carry out the politics and legal practice of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 social control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Han Dynasty and later generations had a grea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儒家礼法文化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研究——以汉代社会为例”(项目编号:2011XZS023)
【分类号】:K23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宪群;;从曹操入仕看汉末孝廉察举之变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3 张兴成;西晋的宗室仕进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仝冠军;;论曹操的阅读特色及阅读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J];出版广角;2012年01期
5 黎池;浅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儒家举贤观的批判继承[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张晓淮,何根海;论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具体实施[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石向月;杜晓成;;论监考的法律性质和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安姝;;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杨昂,马作武;中国古代法律诠释传统形成的历史语境[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10 杨洪远;;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士阶层瓦解的标志——兼论清朝灭亡的原因[J];甘肃农业;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胡旭;汉魏文学嬗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香梅;汉代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探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杰;唐代荐举制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煜q;东汉末军阀与豪族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海非;齐梁寒士文人的仕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臣宾;西汉宣元之际政治转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孟彦;汉代循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曾永胜;《颜氏家训》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顾乃武;唐代门阀士族文化追求的转变及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袁法周;经学与汉代的制度建设[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2 张涛;两汉经学与山东儒生[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王本元;;忠良自古为人敬、英名千载照汗青——浅谈李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张涛;经学与汉代士人心态[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穆岚;试论北魏的私学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张涛;经学与汉代的选官制度[J];史学月刊;1998年03期
7 刘太祥;;汉代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形式[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8 傅娥;;汉代学校的教化功能[J];南都学坛;2009年05期
9 赵长欣;;浅析秦汉教育对中国后世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10 韩晓燕;;齐鲁士人与两汉地方教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书光;;明清之际价值观念批判与儒家教化范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利平;论孔子思想对汉代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繁;东汉儒、道思想与社会风俗[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明;汉元帝时期的经学与政治[D];郑州大学;2003年
4 李丹华;汉代经学传播者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刘甫晟;魏晋南北朝时期博戏及博戏赌博现象初探[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8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8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