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贞观政要》的进奏时间
本文选题:《贞观政要》 + 进奏时间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摘要】:《贞观政要》(简称《政要》)不仅对认识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认识唐朝初年特别是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今天和未来的政治建设的参考意义也相当大。正确认识该书的价值、意义,要求学者能精准认识其编纂进奏的时间。谢保成先生新近著文论《政要》的进奏时间。这是《贞观政要》研究的新进展,值得学界重视。谢先生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在开元十七年七八月间或稍后。但笔者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乃在开元十年十月之前。
[Abstract]:"Chastika political dignitaries" (abbreviated as "political dignitaries") not only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in the period of Kaiyuan Tianbao, but also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especially the period of Tang Taizong. Even today and the future o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s quite great.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book requires scholars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timing of its compilation. Mr. Xie Baocheng's recent work on political dignitaries is the time to advance. This is a new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Chastika and deserves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ccording to Mr Xie, the advance time of dignitaries was between July and August in July and August of the Yuan Dynasty. However, I do not agree with this view. In my opinion, the advance time of political dignitaries was ten years before Kaiyua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万生;;说《贞观政要》所题之吴兢职名[J];人文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桑秋杰;孙刚;房岩;;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与政府行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6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康丽娜;;《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9 谭黎明;;魏晋隋唐时期的畜牧兽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10 王周钦;;唐玄宗“改年为载”之原因与盛唐政教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李福军;;试论儒家思想对大理洞经音乐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翟小菊;张龙;;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研究[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1934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