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中后期内务府商人赴日办铜的利润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25 19:06

  本文选题:康熙朝中后期 + 内务府商人 ; 参考:《清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利用中日史料中留存的相关数据,将1700年夏清内务府商人张鼎臣兄弟名下船只的赴日铜贸易活动作模拟还原后可知,当时商人们将以生丝和白砂糖这两个主要出口货物换回的日本铜按照国内税关的收购价售出,这个过程获得的利润要比张氏兄弟在奏折中向康熙帝宣称的30%要高得多,亦并非真如其所言,办铜一项上所获利润在支出"节省银"、高利贷利息等费用后,竟变得无利可图,而是在购铜成本,即早在大宗收购生丝等赴日贸易品花费上就已隐瞒了相当的利润。可以说,在1700年至1715年内务府商人承包办铜的十余年间,只要日本方面铜的供给量不发生大的下滑,那么铜这一商品将给这些"皇商"们带来长期稳定的高利润回报。但日本铜供给量不断下滑的事实,导致内务府商人在办铜后期积欠了大量的铜额。在此情况下,即便铜贸易本身仍有利可图,但作为清廷而言已必须要重新考虑变换办铜体制了。
[Abstract]:Using the relevant data stored in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historical data, the trade activities of the Zhang Dingchen brothers of Zhang Dingchen brothers, the merchant of the mansion, of the summer Qing Dynasty, in 1700, are simulated and restored. At that time, the merchants sold the Japanese copper in exchange for the raw silk and white sugar, the two main export go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omestic tax rate. It is not so much better than the 30% claim that the Zhang brothers declared to Emperor Kangxi in the memorials. It is not as good as what he said. After the cost of spending "saving silver" and interest on usury, the profits gained in the one item of copper have become unprofitable, but in the cost of buying copper, that is, a considerable profit has been concealed from the cost of buying raw silk as early as the bulk purchase of raw silk. It can be said that in the more than ten years of the period from 1700 to 1715, as long as the supply of copper in Japan did not decline greatly, the copper will bring long and stable high profit returns to these "emperor merchants". However, the fact that the supply of copper in Japan is declining has caused the internal affairs merchants to accumulate in the later period of copper. In this case, even if the copper trade itself is still profitable, as the Qing court,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pper system.
【作者单位】: 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K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萌;;康熙朝后期的铜政改革与内务府官商[J];清史研究;2010年01期

2 易惠莉;清康熙朝后期政治与中日长崎贸易[J];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王德泰;乾隆时期的铸钱成本与钱价增昂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小峰;清前期督抚关系管窥——以清官张伯行的仕宦生涯为个案[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范金民;;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3 杨东方;;历代皇帝医事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艳君;;明清徽商的消费行为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郑志良;论乾隆时期扬州盐商与昆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7 景圣琪;;谈张书才先生的《曹雪芹生父新考》[J];长城;2009年12期

8 曾慧媛;雷意群;;试探黛玉进贾府背后的隐情[J];长城;2011年02期

9 罗畅;;清代粮价研究刍议[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董志新;;曹寅查“庄头浮报”与曹雪芹写“庄头缴租”[J];曹雪芹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的多重性质及对现实的启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2 范丽敏;清代北京剧坛花、雅之盛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红军;康雍乾三朝中央机构刻印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雪萍;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海波;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荆晓燕;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晓斌;试析清代制钱制度崩溃的原因[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丽文;社会性别视野下《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杨春君;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素兰;《康熙朝汉文xC批奏折汇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禄峰;秦可卿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熊鹰;《佩文韵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丽;曹寅诗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夏玉瑶;扬州盐商七大内班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光越;乾隆初年钱价增昂问题初探[J];历史档案;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厥成;;南京石子冈ma泥国王墓[J];历史教学;1965年10期

2 冉幕;;商人始祖——王亥之死[J];商业文化;2010年09期

3 赵兴元;;清代中朝之间的使行贸易及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建钢;;中日闭关锁国政策异同论析[J];理论导刊;2010年03期

5 魏能涛;明末清初苏州商船滞日八年辨伪[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03期

6 陈希育;;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帆船贸易[J];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04期

7 李金明;清初中日长崎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8 聂德宁;;明末清初的民间海外贸易结构[J];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01期

9 松浦章,常家勤;康熙帝与日本的海舶互市新例[J];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02期

10 山中小居;;先秦的那些经济官僚们[J];中国商人;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卢明辉;李烨;;17世纪中叶“草原丝绸之路”恰克图等口岸中俄贸易关系的发展[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全汉升;;16—18世纪中国、菲律宾和美洲之间的贸易[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陈希育;;清代日本铜的进口与用途[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4 卢明辉;;恰克图买卖城中俄边境贸易的兴衰变化[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5 何力;;明清时期北京的对外贸易[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6 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昱;;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俄商人在蒙古近境贸易市场的起落变迁[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邱树森;;明武宗与明代回回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建雍;从广东十三行看清政府对贸易的垄断(上)[N];学习时报;2007年

2 许知远;国家的认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丹;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及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2 邹云保;十七世纪初中菲贸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D];厦门大学;2002年

3 芦琳;清代制度环境变迁中的商人组织[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c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