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山西民众“闹县”与县级政区调整——以临晋分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21 11:18
【摘要】:本文梳理了雍正年间山西临晋、虞乡分县的原委、过程和结果。雍正年间蒲州地方特殊的政情、民情下发生了民众抗粮"闹县"的事件,随之产生了分县提议的出台,分县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力度,而非地方开发所致。其间临晋、虞乡县民又因分县迭次闹县,透露出地方社会多种矛盾的纠葛与交织,这包括学额分配、湖滩开发、劳役负担等方面,分县看似偶然,实则具有地方历史长期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分县案例也表明,传统时代政区调整中国家政治力量的"刚性"介入,会抹杀底层民众的声音。政治因素"填充"地理空间的过程是强制和坚决的,而非平和、柔性的互动,尤其是在地方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y, process and result of Shanxi Linjin and Yu Township in Yongzheng. The special political situation in Puzhou in Yongzheng period, the incident of people resisting grain "making county trouble" occurred under the people's situation, and then came into being the proposal of sub-county, the main purpose of sub-county wa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local society, but not the result of loc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Jin and Yuxiang, the people of Yuxiang County again and again made trouble with each county, revealing the entanglement and intertwining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in local society. This included the allocation of school places, the development of lakes and beaches, the burden of servitude, and so on. Each county appeared to be accidental. In fact, the local history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logic. This county case also shows that the "rigidity" of the state's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traditional era of the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and districts will wipe out the voice of the lower class. The process by which political factors "fill" geospatial space is mandatory and determined, not peaceful, flexible interaction, especially when major local events occur.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73)
【分类号】:K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明;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J];晋阳学刊;1995年03期

2 傅林祥;;清初直隶州的推广与行政层级的简化[J];历史档案;2010年04期

3 张伟然;;归属、表达、调整:小尺度区域的政治命运——以“南湾事件”为例[J];历史地理;2006年00期

4 李嘎;;雍正十一年王士俊巡东与山东政区改革[J];历史地理;2007年00期

5 谢n\;;清代江南苏松常三府的分县和并县研究[J];历史地理;2007年00期

6 李智君;;河陇形胜的分层结构与社会空间格局[J];清史研究;2007年04期

7 胡恒;;关于清代县的裁撤的考察——以山西四县为中心[J];清史研究;2011年02期

8 田世英;;黄河流域古湖钩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9 鲁西奇;;内地的边缘:传统中国内部的“化外之区”[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10 陈贤波;;明代中后期粤东增设新县的地方政治背景——以万历《普宁县志略》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张崇旺;;论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5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7 岁有生;;清代州县衙门经费[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8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9 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李艳君;;从“状式条例”看清代对书状的要求[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谷宇;;官绅共治与政务协商——传统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黄俊尧;;“先富治村”背景下的基层民主建设——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7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曾代伟;;清代处理民族纠纷的范例——鄂西南“汉土疆界碑”铭文解读[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9 张永江;;试论17—18世纪蒙古各部成为清朝藩部的途径与方式[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10 吕文浩;;他山之石——民国社会学者的历史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佩佩;清末东三省清理财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8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建英;清末官制改革的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晗;清代保甲权力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诚;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2 周振鹤;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夏维中,崔秀红;明代乡村地域单位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考述[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陶乐撤县留下“后遗症”县制改革要多加小心[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5期

5 夏艳;;山西省耗羡归公起始考[J];理论界;2008年05期

6 真水康树;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J];历史档案;1995年03期

7 吴滔;;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8 行龙;;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环境与灾害——以“峪水为灾”为中心的田野考察与研究[J];史林;2006年02期

9 吴滔;清至民初嘉定宝山地区分厂传统之转变——从赈济饥荒到乡镇自治[J];清史研究;2004年02期

10 刘凤云;;康熙朝的督抚与地方钱粮亏空[J];清史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金虹;;国内近二十年清代两广盐业研究综述[J];盐业史研究;2007年02期

2 魏峰;;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3 张松梅;;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研究视野下的青苗会组织[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1期

4 康豹;李琼花;;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动态[J];文史哲;2009年01期

5 鲁西奇;;西魏北周时代“山南”的“方隅豪族”[J];中国史研究;2009年01期

6 郑振满;郑志章;;森正夫与傅衣凌、杨国桢先生论明清地主、农民土地权利与地方社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1期

7 杜靖;;《边界上的帝国——文化、族群和早期现代中国的边境》评介[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9年00期

8 颜小华;;甘青地貌、族群、文化与宗教——来华传教士笔下的甘青社会[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坚;;宋代坑冶业中的国家与地方——湘粤赣边的考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叶汉明;;十九世纪末潍县的社会经济变迁——山东经济重心东移对地方社会的影响[J];文史哲;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红;方冲;朱红芳;王东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安徽省分县大雾预报[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邱立新;谈志祥;刘道新;张朝阳;鲁杏华;;湖南省部分县市恶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黄阁;袁子鹏;;辽宁省气象要素分季分县PP预报方法[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邱立新;吴子贵;王晓春;谈志祥;方志正;鲁杏华;刘道新;桂金柱;邓国强;;湖南省部分县市犬病调查和诊断[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尹恒;赵建新;;利用T213产品制作站点降水等级预报方法[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6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王振忠;;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宗族与地方社会——黟县碧山何氏之《族事汇要》研究[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9 张杰;贾汉奎;石慧兰;国兆新;郝兰春;;泰安冬季分县降水概率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杰;七个月投入经费1.779亿元[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记者 胡杰 通讯员 张倩;西安“两率一度”排名靠后的分县局领导不予提拔[N];人民公安报;2010年

3 颜宗国 魏存武;打击“两抢”遏制发案[N];兰州日报;2005年

4 宋庆泽;为何部分县(市)局经营绩效不高[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程伟虹;江阴与日本大分县共拓商旅之路[N];江阴日报;2007年

6 ;全国部分县级药监局长畅谈“落实‘三抓’依法行政”体会(三)[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记者 杨正林;区人大常委会为部分县人大发放工作车[N];西藏日报;2003年

8 记者 郝迎利 实习生 张建文;整改如果不到位 科所长停职检查[N];西安日报;2006年

9 袁因;全国部分县级 药监局长畅谈“落实”‘三抓’依法行政”体会(二)[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路虹;日本农民:在“一村一品”中的幸福生活[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柴玲;水资源利用的权力、道德与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谢杲馥;“市”说新语—清末民初朱家角镇的地方社会结构[D];上海大学;2012年

4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5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7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蔡志荣;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明清湖北县级政区变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彭晔;打同年与地方社会的生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彭留英;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分县评价与情景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宁;中原火神信仰与地方社会[D];河南大学;2013年

5 林瀚;潮客之间:经济视野下的汀韩流域地方社会及族群互动(1860-1930)[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园;清代交山民变与地方社会[D];山西大学;2013年

7 余少奇;清代江西漕政与地方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晓倩;榜文与宋代地方社会治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邓峰;明末山东灾荒与社会应对[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5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95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