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史前素陶文化研究
[Abstract]:Su Tao, as a prehistoric Majiabang, Songze and Liangzhu culture, was widely popular in Taihu Lake Basin. I walked my "Su" for thousands of years, reflecting the unique consciousness of creation, aesthetic imag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in-depth study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ehistoric culture in Taihu Lake Basin, but also can explore and grasp the inherent rule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nan culture from the source. So that w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reg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嘉兴学院设计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2JWYB08
【分类号】:J527;K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少雄;从史前陶器看华夏审美意识起源的哲学基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季红;;论马家浜陶器的审美特征[J];嘉兴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骆醒妹;;浅谈湘西苗族吊脚楼审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张立驰;程立中;;简论亳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鲍永玲;“倾听哲学”与“观的哲学”——诠释学发展的两种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邓海晖;陈可培;;生存之思——论《寂静的田野》的生存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昝楠楠;陈刚;;北京奥运建筑艺术美漫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王丽娟;;试析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董晓璞;薛丽君;李佩金;;论听觉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10 金松林;;海子:被误读的面孔——一种现象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健;X小学教师文化现象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太成;试论《管子》农家思想的文学表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薛慧娜;论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鬼话”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綦娜;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亮;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玉鲜;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范宏亮;泰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立新;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红;鲁恒心;;嘉兴马家浜文化陶器设计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之恒;;秦岭至淮河一线史前文化的特征[J];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5期
2 张之恒;太湖流域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3 ;太湖流域历史发展的特点(二)[J];江南论坛;1998年05期
4 岱毕;《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一书出版[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11期
5 陆永基;管毓鹏;;水鉴——太湖备忘录(2)[J];太湖;2011年03期
6 王书敏;;史前太湖流域的原始宗教[J];中原文物;2006年03期
7 潘清;;元代太湖流域水利治理述论[J];中国农史;2010年04期
8 张环宙;汪波;;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特征及其价值分析——以太湖流域六大古镇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6期
9 苏轼;;苏轼诗二首[J];传媒观察;1984年08期
10 陈星灿;;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七十周年而作[J];华夏考古;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兵;;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2 张红举;臧贵敏;;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与管理措施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陈云波;;从东茭嘴疏浚有关问题探讨太湖流域疏浚[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4 成新;陈荷生;;太湖流域地下水与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编者说明[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6 戴u&;张怡;;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特征及减灾措施[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7 石亚东;莫李娟;;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8 张永健;;做好河湖代言人切实推进太湖流域水生态修复[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9 谢红彬;虞孝感;刘兆德;;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于革;;气候变化对千年极端洪水灾害发生的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倩;世界聚焦桂林史前文化遗址保护[N];桂林日报;2010年
2 记者 马海涛;中日史前文化交流始于七千年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黄河鸣;壳丘头、昙石山遗址与闽台史前文化[N];福建日报;2011年
4 记者 刘倩;2010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召开[N];桂林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沈环轩邋记者 刘晓东;太湖流域排污标准“提标升级”[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黄标;太湖流域淤泥成了抢手货[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郭奔胜;江苏:太湖流域排污权要“掏钱购买”[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通讯员 康东福 和念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到寺登街考察[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尤珍 朱月明;构筑世博水安全防线[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全秋梅;解决多头管理太湖局立法研讨提前启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昌伟;太湖流域洪水风险模拟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4 朱琰;太湖流域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5 王彩绒;太湖典型地区蔬菜地氮磷迁移与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志平;太湖流域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从改水运动入手的回溯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鹏;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雷泽湘;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太湖流域历代防洪思想与措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建;太湖流域水质动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赵小浩;青海省东部史前人口—耕地演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泽新;太湖流域营养物质与砷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利敏;越南北部红河下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洋;考古信息在史前文化展览情景再现中的利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韩春;太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剑;陇东地区史前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瞳煦;太湖流域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6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0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