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政权选官制度辨析
[Abstract]:Jiupinzheng system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regime of the Cao Wei Dynasty, but it has hindere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n the period of the two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regime of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adjusted and reformed the original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the system of nine-pin-Zhong, and adopted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 by combining recommendation with examination. This kind of reform is because the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dynasties rule area because the culture is developed, the people other than the literati class are also proud to study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n request the official advance, and some people have already entered the ruling c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wer of the gentry in the core of the Northern Qi regime was gradually weakened.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 in Northern Qi not onl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system, but also set the precedent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朝时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13BZS086)
【分类号】:K239.24;D6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寿成;;北周政权是否实行九品中正制?[J];文史哲;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宪群;;从曹操入仕看汉末孝廉察举之变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3 张兴成;西晋的宗室仕进制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仝冠军;;论曹操的阅读特色及阅读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J];出版广角;2012年01期
5 黎池;浅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儒家举贤观的批判继承[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张晓淮,何根海;论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具体实施[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7 石向月;杜晓成;;论监考的法律性质和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8 安姝;;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杨昂,马作武;中国古代法律诠释传统形成的历史语境[J];法学评论;2003年03期
10 杨洪远;;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士阶层瓦解的标志——兼论清朝灭亡的原因[J];甘肃农业;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张旭华;;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甫荣;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胡旭;汉魏文学嬗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香梅;汉代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探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杰;唐代荐举制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煜q;东汉末军阀与豪族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海非;齐梁寒士文人的仕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臣宾;西汉宣元之际政治转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孟彦;汉代循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祖法;大规模选拔性教育考试作弊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曾永胜;《颜氏家训》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宝国;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2 逯钦立;;魏晋的清谈任达与九品中正制[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5期
3 张旭华;魏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4 杨希珍;北魏的中正选官制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5 张旭华;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J];中国史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怀明;唐代选官制度与中国古代判词文体的成熟[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程丽云;;简析选官制度对汉代政治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5期
3 刘迪香;清末学堂选官制度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岑红;论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及其对时局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王诗玉;;浅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实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6期
6 杨希珍;北魏的中正选官制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于凌;李晓燕;;从“举贤良”看汉代的选官制度[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舒利燕;;简析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的演变[J];群文天地;2011年21期
9 张荣靖;;从选官制度看唐人入仕之艰[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黄留珠;福井重雅《汉代选官制度研究》简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刘燕;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N];学知报;2010年
2 桑玉成;我国选官制度演变及启示[N];组织人事报;2013年
3 亦菲;完善选官制度比追责更重要[N];人民代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中平;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盟盟;隋唐选官制度与青齐地区的社会变迁[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秦黎;选官制度变革视野下的商周至秦汉宗族变迁[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50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5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