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孔融取死之谜
[Abstract]:Kong Rong had a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was finally killed by Cao, academic circles mostly attributed to Ca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since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ectuals' behavior. On this basis, it makes a detailed combing of Kong Rong's actions in his life, and makes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causes of his death.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K2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杰;;曹操缘何处死名士孔融[J];中外文摘;2010年07期
2 佚名;;孔融之死[J];文史月刊;2011年05期
3 罗杰;;曹操为何处死孔融全家[J];半月选读;2010年05期
4 罗杰;;爱才的曹操为何一定要除掉名士孔融[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年10期
5 邓艾;;沽名[J];厦门航空;2011年02期
6 胡宏文;;书生气害死孔融[J];文史博览;2011年06期
7 赵剑敏;孔融与曹操的士人意识及其冲突[J];学术月刊;2002年02期
8 魏风华;;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剧[J];幸福(悦读);2008年09期
9 ;第二十八集 借刀杀人[J];政协天地;2006年12期
10 韩国良;;孔融之死——兼论孔融的儒教观[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欣;;评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邓中堂;崔振海;;从邺都的营建看曹操的革新意识[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永平;;陆机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兼论西晋时期南北士人间的冲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韩宁平;;羊祜:儒玄兼修的政治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昌志;;李白藁葬、殡葬、改葬始末新说[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6 朱玲玲;;曹魏邺城及其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薛瑞泽;;汉魏之际彭城的战略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暍尾史郎;;曹魏政权与山越[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牛润珍;;魏晋北朝邺城初探[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邹云涛;;试论三国时期南北均势的形成及其破坏[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鸣;孔融之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盛巽昌;看黎东方如何讲三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木子;曹操的理财治国思想[N];财会信报;2008年
4 顾农 扬州大学文学院;曹操的遗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杨天敬;说不尽的曹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马执斌;曹操的教育思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任国征;曹操诸子名单的学科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谢祥涛;读曹操的《求言令》[N];中国审计报;2004年
9 危兆盖;“历史”的和“艺术”的曹操[N];光明日报;2003年
10 刘心长;曹操墓究竟在哪里[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俊祥;建安学术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略论汉末献帝政权[D];郑州大学;2011年
2 张婷;曹操魅力型权威的形成及其合法性基础[D];燕山大学;2010年
3 张弓;《三国志》曹操史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燕敏;曹操形象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昕;论曹操的兵学成就[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文泰;汤显祖仕宦及死因考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绍唐;《三国志》关键人物评价辨疑[D];兰州大学;2007年
8 刘勇;曹操智囊团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凌云峰;正统观念与曹操形象的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建明;曹魏两大政治集团论析[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3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7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