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赵宋王朝的潜规则
[Abstract]:The ruling group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afraid that it had never declared publicly that "this dynas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iterature and less to force." The reason why the theory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iterature and less to military is questioned in Song Dynasty is that it is not the Ming rule of Zhao and Song Dynasty, but the implicit rule of tacit understanding. Skeptics often take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In fact, at that time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ilitary politics to civil government. Song Taizu paid equal attention to culture and military, but on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 of cultur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people to doubt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simplistic interpretation and absolu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mphasis on writing and the light of military. Wen Chen, the military attache as two groups in the ruling group of the Song Dynasty, is neither like water and fire, nor monolithic. Wen Chen, there are internal fighting between the military attach, there is a cross between the two, its situation is very complex.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剑锋;宋太祖“重文”的贡献[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邓小南;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J];史学月刊;2005年07期
3 范学辉;;宋人本朝军政体制论争试探[J];文史哲;2007年04期
4 何忠礼;王嗣宗手搏得状元辨析[J];浙江学刊;198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5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6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8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9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河清;赵宋王朝特质之时空背景考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江必新;;宋代“严贪墨之罪”述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墨斗;;赵宋王朝的稳定之源[J];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04期
4 李文秀;薛鸿群;;论替天行道[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四平市植物油厂工人理论组 ,四平师院中文系七二(1班理论组;《三字经》批注(选登)[J];四平师院;1974年02期
6 粟冠昌;;赵宋王朝与广西士官的关系[J];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7 许在全;试论宋代福建人才的崛起[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8 北京印刷二厂工人理论组;方腊起义不容污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06期
9 付海妮;;宋代士大夫对后妃预政的抵制作用[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丁中炎;;论赵宋王朝对荆湖南北两路溪峒少数民族的抚绥政策[J];民族论坛;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富龄;;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刁培俊;赵宋王朝对乡村社会的柔性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特约记者 庞志民;市领导在港与客商洽谈[N];开封日报;2007年
3 柏红秀(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被自己打败的赵宋王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刘構;长篇历史小说《赵宋王朝》还原大宋气象[N];文艺报;2006年
5 墨斗;赵宋王朝的稳定之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李之亮;略说赵宋王朝[N];天津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2333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3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