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子书的编集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以《韩非子》成书过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19 15:09
【摘要】:先秦子书的成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涉到古书体例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作为诸子集成之作的《韩非子》,其编集过程在先秦子书中颇具代表性。其成书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韩非去世后已有门徒整理师说,将其著述搜集汇为一编,但此本与今本相比并不完整;第二,汉初能见到宫廷内府藏书者,又将《初见秦》、《存韩》等秦廷档案文书编入,这是在武帝建元元年罢黜申、商、韩非等诸家学说之前完成的。以此为个案考察先秦子书的成书,可以对"轴心时代"的意义作更为深刻的理解:所谓此时期的"精神导师",更多是就文化元典的创制者而言,他固然主要指学派创始人,却也与整个学派相关。
[Abstract]:It is a very complicated problem to complete the books of the pre-Qin Dynasty, which involves the generation of the classical style of the ancient books and the "Axis Age". Hanfeizi, as an integrated work of the philosophers,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in the pre-Qin sub-books. First, after Han Fei's death, his disciples have arranged and collected his writings into a series, but this book is not complete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one; Second,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we could see the library collectors in the palace, and then compiled the archives of Qin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which was completed before Emperor Wu was ousted from office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Yuan Dynasty, Shang, Han Fei, and so on. Taking this as a case study, on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Axis Age": the so-called "spiritual mentor" of this period is more of a cultural metaclyphic creator, who, of course, mainly refers to the founder of the school of thought.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whole school.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0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与文学阐释”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觉;;《韩非子》编集探讨[J];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03期

2 徐敏;;《韩非子》的流传与编定[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1期

3 町田三郎,邓红;关于《韩非子》的编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4 马世年;;韩非二次使秦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2 王广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凌杰;;农业古籍辨伪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4 张滨;;《初见秦》作者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刘春萍;;《韩非子》疑问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张琼;;从炼丹活动看道教与新教的义理差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刘宁;;“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关健英;先秦法家的法治精神内涵[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9 谭敏;;唐末五代道教神话述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傅荣贤;;出土简帛中的篇题木牍及其相关目录学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张有智;;陆修静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邓国光;;《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徐乐帅;;中古时期封赠制度的形成[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何胜冰;;韩非之术探研[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郭漧樭;卪敬PI;;《经义述闻·春秋左传》辨正七则[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9 _5壓;;现代《韩非子》研究述评[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4 郑兴中;早期道符功能考[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长生;四堡刻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文燕;价值观与东周时期的齐秦军功爵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伟伟;《鬼谷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麒宏;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举忠;李斯杀韩非原因考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邓廷爵;;关于《韩子·初见秦》的作者与韩非之死[J];学术月刊;198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世年;;韩非二次使秦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4期

2 来森华;;试论《韩非子》中所引“孔子”材料——兼及韩非对于孔子思想的舍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胡思庸;《韩非子》故事释评(续完)[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01期

4 谭佳;;从《春秋》看“神话历史”[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韩云波;《韩非子》与战国游侠[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鲁涛;;《中国何来轴心时代》简介[J];云梦学刊;2009年01期

7 赵萍;;《韩非子》的赏赐思想[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傅道彬;;殷周革命的历史反思与礼乐文化建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李开;;新时代的经学:“轴心时代”文化史的考问——读黄丽丽新著《左传新论》[J];语文知识;2009年02期

10 姚大力;;《成败萧何》的成败与思想维度[J];粤海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史党社;田静;;秦与三晋学术的关系——以《尉缭子》、《韩非子》为例[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华东师范大学 陈嘉映;轴心时代的中国理性与理论[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王志营;溯古探幽话柏寝[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法学博士 秦德君;孔子的治政机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宏强;君·道关系视角下的《韩非子》“智”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康亚利;《韩非子》与秦汉政治文化建构[D];郑州大学;2012年

3 俞琼颖;轴心时代中国“游”的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薇;周代祝官制度考略[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2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42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