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棉花:鸦片战争之前外域原料的规模化入华

发布时间:2018-11-27 09:30
【摘要】:时至清代,棉纺织业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手工业,原棉需求愈旺。在输华白银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棉花一度成为外国输华货品的第一大宗。印度棉花的批量入华印证,在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方产品"而不是"西方产品"在中国行销走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的外来原料输入,涉及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领域-—农业和手工业。耕织结合系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结构的核心,此时中国的棉花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贸体系,而是开始受到异域的影响。英国等赖此重建对华贸易结构,海外棉也首次与中国千家万户耕织结合的小农、小手工业经济相结合。
[Abstract]:From then to Qing Dynasty,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became the largest handicraft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demand for raw cotton increased. In the absence of silver in China, Indian cotton once became the first bulk of foreign exports to China. The bulk arrival of Indian cotton in China confirmed that for a long time before the Opium War, it was "Oriental products" rather than "Western products" that sold well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import of foreign raw materials in China's history, involving two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sectors-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s. The combination of farming and weaving is the co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al na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t this time, China's cotton economy is not only a domestic economic and trade system confined in China, but also began to be influenced by foreign countries.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need to rebuild their trade structure with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overseas cotton has been combined with the small farmers and small hand industries o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卫东;;19世纪初叶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反差现象研究[J];安徽史学;2013年02期

2 张忠民;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产量估计[J];上海经济研究;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卫东;;棉花与鸦片:19世纪初叶广州中英贸易的货品易位[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森时彦;袁广泉;;《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0年04期

2 樊红爽;;明代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的形成原因和历史特点[J];黑龙江史志;2013年07期

3 管宁;日本幕末开国前的棉纺织业[J];世界历史;1990年04期

4 戴鞍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再考察──以棉纺织业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林刚;1927—1937年间中国手工棉纺织业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02期

6 陈善本;苗士亮;;晚清沿海农村经济的遭遇和命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手工棉纺织业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徐建青;;制度变革与手工棉纺织业:1954—1965——兼及统购统销制度下国家与农民的关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4期

8 陈诗US;;甲午战前中国农村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成长[J];历史研究;1959年02期

9 李景林 ,刘耀;对鸦片战争前苏、松地区棉纺织业中商业资本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探讨[J];史学集刊;1956年02期

10 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J];学术月刊;195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北娜;张曼;;棉纺织业[A];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8/2009)[C];2009年

2 森时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业的黄金时期[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3 张怀良;;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发展趋势[A];2009'全国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开发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金生;;“一·二八”事变后六年间日本在上海的杂工业发展[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我国棉纺织业前景看好竞争将更激烈(27)[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2 刘考勇 王金鹏 臧宾;郓城棉纺织业上半年新增五十万纱锭[N];菏泽日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赵永伟;新疆棉纺织业面临人才短缺[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蕾;加快棉纺织业人才培养[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年

5 夏春春 金雷 田茹;传统棉纺织业有望复苏[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6 杨家杰;棉纺织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N];金融时报;2009年

7 记者 刘松汉 郑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棉纺织业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红梅;资源紧张引发多重问题 棉纺织业发出预警信息[N];中国纺织报;2004年

9 山东省临清市政协委员 张颖 王会;山东临清:棉纺织业如何走出困境[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宗文;新疆兵团棉纺织业释放转暖信号[N];中国纺织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00年

2 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普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纺织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米会龙;新疆棉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5 李涛;大萧条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薛志轩;明清苏松棉纺织业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蔡朝裕;从棉荒到饥荒:1861-1865年英国棉荒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臧珏;民国年间对外贸易对国内花纱价格波动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10 李红艳;计划经济时期的新绛纺织厂(1950-1982年)[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0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60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