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契丹故地的农牧业与自然环境
[Abstract]:Qidan ha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700,000 at the beginning of Liao Dynasty, more than 800,000 at the time of Shengzong, and a breakthrough of one million at the end of Liao Dynasty. The more suitable local population should be 60-700, 000, with 50% of the farming and pastoral population. Liaoshengzong local has been overexploited, resulting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lthough Liao Dynasty rulers also took certain measures, they fail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fundamentall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F329;X43;K246.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茂莉;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韩茂莉;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彭善国;辽金元时期的海东青及鹰猎[J];北方文物;2002年04期
4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5 韩茂莉;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6 胡金明,崔海亭;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的文化景观格局[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7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8 李宜垠,崔海亭,胡金明;西辽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生态背景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9 张鹏;辽代庆东陵壁画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3期
10 乌兰图雅,雷军,玉山;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军;辽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5 陶玉坤;辽宋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7 李德山;六至九世纪东北边疆民族与中央王朝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泉香;清至民国陇东土地利用变迁及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之佐;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政治思想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蒋金玲;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李蕾;晋陕、闽赣地域传统堡寨聚落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孙伟;北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城寨堡体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艳芬;五代时期契丹辽朝与吴越、南唐的交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纪楠楠;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伞霁虹;辽朝上京建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臣攀;古代游记的农史价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董碧娜;宋使臣出使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茂莉;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银田;大同辽代壁画墓刍议[J];北方文物;1994年02期
3 叶启晓,干志耿;滇西契丹遗人与耶律倍之裔[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4 孟古托力;辽代人口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方文物;1997年04期
5 张志勇;辽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启示[J];北方文物;2004年02期
6 王德忠;论辽朝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及其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韩茂莉;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8 孟古托力;辽代户口述论──边疆户口制度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年04期
9 张_",吕秀伟;辽代黑龙江地区汉族人口考述[J];黑龙江史志;2004年06期
10 魏特夫,冯家升,王波然;辽朝商业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通讯员 廖永乐 陈晓菊;雁山区干部群众奋战抗旱一线[N];桂林日报;2005年
2 杨金中;安全发展不可遗忘农村[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泱 向明东 程宗萍;阴霾过后是朗日[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张建军;从矿难看“失灵”[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陈宇;安西古镇的花炮之困[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冯淮河;一个边境贫困县面临的挑战[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7 副市长 陈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N];朝阳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龚砚庆;新乡市红旗区:创新争先忙创建[N];河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军;重庆市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9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