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想述要

发布时间:2019-01-08 14:43
【摘要】:以刘宗周为代表的王学修正派的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然而他们在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将"心"的弘忍根依于"理"的明净,摆脱了陆王派徒恃一心的傲慢,也克服了程朱派据理凌人的偏执,将扎实的日常功夫维系于对明净本体的坚守,为浮荡已久的世道人心重奠根基。同时,通过对天理的去魅将君主由天上拉到地下,使之由超然在上的天意代表还原为担负着沉重现实使命的文化符号,为对其权力合法性的质疑从内部、从正面打开了缺口。他们以保守的姿态应对现实的困境,宣布了一个传统的谢幕,也预示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Abstract]:Wang Xuexiu's orthodox thought, represented by Liu Zongzhou, has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posterity, but their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ought can not be ignored. They base their "heart" on the clarity of "reason", get rid of the arrogance of the Lu Wang school, overcome the paranoia of Cheng Zhu school according to Li Ling, and maintain their solid daily work with the adherence to Ming and Jing Noumeno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long-floating heart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disenchantment of heaven, the monarch is pulled from heaven to earth, so that it is restored from transcendent divine will to the cultural symbol with heavy realistic mission, which opens the gap from the inside to the positive for questioning the legitimacy of its power. They responded conservatively to the plight of reality, declaring a traditional curtain call and heralding the beginning of an era.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天下秩序的构成、演变与未来可能性”(12YJA770024)
【分类号】:D092;K248.3;K2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家胜;;近二十年徽州家谱文献研究的学术审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章永俊;;龚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高宏;;颜元教育思想对继续教育创新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5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徐世星;万斯同学行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周惊涛;徽州存世家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刘元青;;戴震的“二气”说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宋杰;;徽州存世家谱的文献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10 李晓航;;朱舜水史学思想及其对日本史学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查金萍;;学行程朱之后——从接受史角度重论“桐城三祖”与程朱理学之关系[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衍军;诗可以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天飞;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姗;宋代屈原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刘克兵;朱熹知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妃;黄宗羲《孟子师说》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菅广慧;四库馆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景华;先秦儒家君主论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魏魏;慧远的净土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郭璞;成玄英道教伦理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袁建军;20世纪新儒家的音乐观[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孙建伟;《山海经笺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显清;杰出教育家孙奇逢述论[J];清史研究;1993年02期

2 李之鉴;评孙奇逢“随时而应动不失宜”的立世哲学──读《读易大旨》札记之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尹文汉;论刘宗周的慎独学说[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4 刘尚恒;;新见明末刘宗周残稿及其边事疏佚文三件[J];文献;1989年04期

5 张永刚;;刘宗周与证人社[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金玉;;孙奇逢对清初中州学术的贡献[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7 王伟;;黄道周斥洪承畴[J];历史教学;1990年05期

8 徐海松;论黄宗羲与徐光启和刘宗周的西学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张枫林;;孙奇逢生平简介及历史地位初探[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杨国荣;晚明心学的衍化[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俱;;闽南英烈黄道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徐达会;;生死不易——记述徐霞客与黄道周的友谊交往[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徐达会;;生死不易——徐霞客与黄道周的交谊[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显清;;明末北直清流派的构成及其反阉党斗争[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5 陈锐清;陈凌;;徐霞客三赴漳州游踪寻迹[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7 重走霞客路;;徐霞客“几乎一生没有一个可以对话的人”的说法不妥[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吴晗;;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及其生活[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9 杨润平;;清初理学简论[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10 沈龙法;;《盘山游日记》和明末“江南奴变”[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林长华;黄道周与茶事[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谢汉杰 朱少文;三份诰命“奖状”见证漳台渊源[N];闽南日报;2006年

3 许登云;百八峰间访野老 姚江砚北谒梨洲[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孟繁仁;荡尽风涛铸精神[N];太原日报;2007年

5 张佐良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清初三孺与理学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祖武;漫谈清代学术[N];光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瑾 郑大中;徐霞客六过上饶[N];上饶日报;2007年

8 曾五岳;清初天地会遗址莲花庵考察记(下)[N];闽南日报;2010年

9 马来平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薛凤祚:被冷落的西学东渐关键人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天杰;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D];湖南大学;2012年

2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张佐良;清初河南社会重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明星;刘宗周政治思想论[D];湖南大学;2002年

2 宋宜林;孙奇逢研究:历史地位、理学思想、学术史建树[D];山西大学;2005年

3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宗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秦天;张履祥哲学与文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婷;明清之际浙东人士与西学[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薛娟;清初江南文人士大夫的政治选择与义利取舍[D];苏州大学;2009年

8 胡坤;后金(清)“南略”与明末清初北方社会心态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昭;明代的灾荒救治[D];郑州大学;2002年

10 张林;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04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04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