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7 11:20
【摘要】: 16世纪以来,约近30种可食性美洲植物品种相继传入我国,尤其是其中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烟草等品种的扩布,其影响更是重大深远。作者将这一历史阶段性现象称之为“美洲作物涌入中国”。本文从饮食史、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以对既往传入研究的得失检讨及关于美洲原产作物文献的勘识为基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诸传入品种的异称名实、时间途径、传播分布。侧重讨论了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饮食生活、食物结构、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同时辅以田野工作对作物传入的线路与分布实施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民艰于食”是中国具有长久历史的基本国情。美洲作物涌入中国与人口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美洲作物的传种导致了人口增多、山地垦荒、生态环境破坏,这与当时的政体、国情紧密相关,百姓要存活,政府要稳定,于是都顾及眼前而忽略长远,没有人对社会做可持续性的长远考量。作为一桩持续性的历史事件,“美洲作物涌入中国”带给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可以高度简约为正负两个基本方面。积极意义是使中国人的食生产、食生活更趋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食料作物品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料生产结构,改善了人们的餐桌,同时也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滋润了中国人的心灵。其消极方面,并非是作物本身的过失,那是政体、国情和文化机制作用的结果,所谓“因人因地而异”。一方面,易长高产粮食作物带来了社会粮食总产提高的积极结果,但继之却是人口滋蔓繁殖——加重土地压力,深度开荒——生态破坏扩大,灾害频发——饥馑严重,中国人生存心态危机加深。粮食总产增加了,但是饥饿问题并没有解决,人口和土地矛盾更趋尖锐。美洲作物涌进中国造成了更多的中国饥民和更严重的生态破坏。这种情况在整个有清一代都非常严重。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灾荒、饥馑节律呈现时间缩短、程度加深、危害严重,从社会经济着眼,根本上就是人口与土地矛盾的日趋尖锐化所致。在日益加深的人口和土地矛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吃饭难题苦恼,长久、沉重、普遍的生存压力最终会严重伤害承受者的心理健康,会扭曲人们的心灵。世世代代忍受肚子的基本需求而痛苦的人们,是很容易萎靡萎缩、缺乏信心,也易于使人们丧失理想和幻想能力。中国传统本草学与农学对新物种关注的观念、视角有明显的不同,因而有宋应星对明末全国粮食作物结构评估的失衡。同时指出:中国人嗜辣的根本原因是庶民大众的膳食过于粗糙贫苦,单纯地归于地理环境与维系文化现象的诠释是有片面性的。辣椒的传入对中国人餐桌、口味和族群心理、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最具综合性的,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淀粉质粮食作物的充饥活命作用不同,辣椒作为调味品不是生命的必须,却最终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在论及烟草的危害性时,文章还指出:中国人对烟草嗜好的迅速普及,不仅夺占了大量的良田肥壤,而且也是因循过渡到吸食鸦片的诱因,吸食黄烟与吸食大烟二者有行为习惯上的联通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752.7;K248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波;李阳;;商品化农业发展与中国西南的生态环境:1912-1949[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王兴华;许世霖;;小议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及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影响[J];吉林蔬菜;2013年07期

3 李昕升;王思明;;明清以来“三农”研究:近三十年文献回顾与述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凡胜;明清徽州水利社会几个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25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25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