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发布时间:2019-04-23 08:29
【摘要】: 魏晋之际的政治演变历来不乏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史与家族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突破过去“政治集团”与“党争说”的分析模式,致力于探讨魏晋之际的政治变化以及家族网络在其中的作用。司马氏家族并非典型的儒家大族,其家族在两汉时代经历过一个由武入文的过程,在文化上受到东汉中后期学术风气新变化的影响,是河内郡的地方名望家族,其婚姻、交往网络皆根植于地方社会。司马氏正是借助了乡里评论网络的作用,进入曹魏的政治体制。通过司马懿数十年仕宦生涯的经营,其在曹魏政治中积累了广泛的人事资源,超越了地方的局限,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大族。司马懿利用曹魏元老对于曹爽改革的不满,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政权,但是参与高平陵之变的曹魏元老并不能转化为支持魏晋革命的政治力量,魏晋嬗代并非一帆风顺。在司马师执政时期,克服了内部与外部的挑战,开始逐步建立起一支支持嬗代的政治力量,奠定了魏晋嬗代的基础。在司马昭时代完成了司马氏集团内部权力结构转化,并通过伐蜀的功业摆脱了弑君所构成的道德挑战。而作为受成之主的司马炎虽然是名义上的开国之君,却缺乏足够的政治基础,面对功臣、宗室两股既成的政治势力,其在泰始年问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政治平衡者角色。但是咸宁二年(276年)拥立齐王司马攸的密谋,使司马炎深受刺激,成为武帝一朝政治的转折点。司马炎改变了原有的政治策略,培植外戚作为自己的亲信力量,并借助于伐吴成功所带来的威望,强令齐王攸出镇。这一诏命激起了朝臣的强烈抗议,并在君臣之间造成了长久的裂痕。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司马氏时刻面对着外敌的觊觎,并不具备革新官僚阶层的条件,因此魏、晋两代在统治阶层的构成上具有相似性,以曹魏贵戚子弟为主的西晋官僚阶层具有封闭、排他的特征,缺乏流动性的政治体制削弱了西晋政权的社会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5
本文编号:2463297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紫琪;魏晋禅代与少帝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海默;两晋时期地方行政运作探微[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立民;汉魏晋之际武人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福谦;士族延续性问题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汤绍辉;南北朝后期的星占学术[D];复旦大学;2012年
6 谢琛;北朝隋唐斛斯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63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