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浙闽地区贸易通道与商品流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5:19
【摘要】:明清时期,江浙与福建之间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商贸往来频繁,经济联系十分密切。频繁的商贸交流离不开贸易通道的支撑,在明代,江浙与福建的商贸往来,主要通过陆上贸易通道展开,到了清康熙开海后,海上贸易通道成为了主要运输通道,渐渐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海陆贸易通道畅通的情况下,江浙与福建的商品交流,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同时江浙与福建频繁的贸易交流,促进了贸易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沿海主要港口的复兴,衍生了新的商贸组织机构,为三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时期,江浙与福建之间的贸易往来对江浙、福建甚至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快了全国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江浙闽三地贸易通道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一方面对三个地区的地形地貌、行政区划、水文气候等方面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则对明清时期三地经济发展情况及造船技术作一概述,这样有利于对这一时期贸易通道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所占篇幅最长。首先详细列出三个地区之间的陆上主要省际贸易通道和和省内贸易通道,并画出路线图。其次对三地海上贸易通道进行探讨,将沿海主要港口作逐一介绍。再次列举江浙与福建贸易往来交换的商品,包括输出商品与输入商品,了解这一时期,江浙与福建的经济发展结构。最后对活跃在江浙闽地区的主要商帮和商帮组织进行论述。第三章重点讨论贸易通道和商品流通对江浙、福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商品贸易的展开,对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本文编号:2748495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放,杜七红;施坚雅模式与中国传统市镇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748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4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