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县里甲分布情况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09:08
本文关键词:清代巴县里甲分布情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地方行政制度是历史政区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县级以下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包含里甲制度在内的地方管理制度成为近年来政区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是讨论研究里甲的组织形式、应役方式、人员选拔等情况,鲜少涉及里甲中记录的地理信息研究。本文主要以清乾隆二十四年以后的巴县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巴县里甲制度重建的社会背景和组织形式,再通过对相关地方志、乡土志的考证,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先大致勾勒出清代巴县的地理范围。然后根据清代县志、档案及家谱史料的记载,对《四川省巴县地名录》中记载地名及现存地名加以考证,将史料中有关里甲的地名记录加以复原,并通过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复原范围为清代巴县析江北厅和璧山县后所剩余的地域,包含仁里下四甲,祥里下三甲,及节里、廉里、忠里、孝里、慈里、直里、智里、正里各十甲,共十里七十七个甲,并最终得到清代巴县各里甲的地理分布情况。从复原的地图看,里甲的划分同样遵循了行政区划中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的两大原则。另外在对于地名梳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巴县里甲在清代发生了职能蜕变,开始具备了地缘性,并成为固定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划,这一点区别与里甲制度最初的组织形式。无论是从地方志的记载,还是从原始的巴县衙门档案资料记录,都不难看出巴县里甲制度并未随着保甲制度的产生而消亡。保甲制度是清代在基层政权中,为了安抚留移民恢复生产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学界多认为随着保甲制度的确立,里甲制度多以无用,并最终为保甲所代替。但这一现象,在清代的巴县却没有明显的体现,首先档案中存在大量对于巴县里甲长的记载,内容涉及治安管理、地方政务、社会教化等方面,这说明在里甲制度非但没有被代替,而且在基层事务的日常管理中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保甲制度在巴县的建立是不争的事实,但此间里甲长的存在和其里长分管保正的等级划分,都可以看出清代巴县里甲运作方式有别于其他地区,不应用保甲制度代替里甲制度的观点一概论之。其次,里甲组织蜕变成为具备地缘性特征的行政区划形式,河流、山脉、堰塘、关隘等均以里甲进行方位记录,可见其应为县级以下相当于乡镇的存在。巴县的里甲制度正是因为其地缘性的特征得以长期存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甲制度因按户口编排无固定地界而造成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清代 巴县 里甲 复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一、选题意义及实用价值9
-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9-14
- (一) 明清里甲制度的差异10
- (二) 清代里甲制度的演变源流及职能作用10-13
- (三) 关于县级以下行政区域界线的研究现状13-14
- 三、重难点及创新14
- 四、时间和空间界定14-15
- 第一章 清代巴县里甲制度重建15-20
- 一、明末里甲制度的废弛15-16
- 二、清初巴县里甲制度的重建16-20
- (一) 清代巴县的社会情况16-18
- (二) 里甲制度的重建18-20
- 第二章 清代巴县县界复原20-42
- 一、巴县建置沿革与政区变迁20-22
- (一) 巴县建置沿革20
- (二) 清代巴县政区变迁20-22
- 二、清代巴县县界的复原22-42
- (一) 巴县与江北厅交界22-23
- (二) 巴县与长寿县交界23-27
- (三) 巴县与涪州交界27-29
- (四) 巴县与南川县交界29-32
- (五) 巴县与綦江县交界32-34
- (六) 巴县与江津县交界34-37
- (七) 巴县与璧山县交界37-41
- (八) 小结41-42
- 第三章 巴县里甲空间分布复原42-124
- 一、仁里各甲地名49-55
- 二、节里各甲地名55-63
- 三、廉里各甲地名63-72
- 四、忠里各甲地名72-84
- 五、孝里各甲地名84-92
- 六、慈里各甲地名92-98
- 七、直里各甲地名98-106
- 八、智里各甲地名106-114
- 九、正里各甲地名114-120
- 十、祥里各甲地名120-124
- 第四章 清代巴县里甲分布与职能演变124-133
- 一、巴县里甲的地理空间124-129
- (一) 里甲的行政区划特征124-127
- (二) 里甲幅员与边界127-129
- 二、里甲组织的职能129-131
- (一) 家谱中的里甲职能介绍129
- (二) 档案文献中对里甲职能的记载129-131
- 三、结语131-133
- 参考文献133-139
- 附录139-149
- 后记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怀印;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2 李映发;清代州县下社会基层组织考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梁勇;;清代中期的团练与乡村社会——以巴县为例[J];中国农史;2010年01期
4 魏光奇;清代直隶的里社与乡地[J];中国史研究;2000年01期
5 孙海泉;论清代从里甲到保甲的演变[J];中国史研究;199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清代巴县里甲分布情况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