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7:09

  本文关键词: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最初的龙图腾崇拜到奉龙为神,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民众的思想中,龙具有止旱降雨的神性,释道经典亦多有阐述。山西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较少,大同地区尤甚,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加之大同地区浓厚的宗教信仰氛围,民众信仰龙神自然普遍,民众围绕信仰龙神积极活跃。在清代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民间信仰发展迅速,大同地区呈现出了独特的形式和特点。民众信仰龙神,对大同地区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正是以大同地区①清代②的龙神信仰为研究视角,详细分析了龙神信仰在大同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因、具体的发展状况、民众信仰龙神的特点以及民众信仰龙神对大同地区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为研究大同地区民众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研究区域思想史作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龙神信仰的产生、发展的流变及清代民间信仰的整体状况。龙神信仰肇始于原始时期的龙图腾崇拜,经过儒释道三家的改造、利用,及至清代,集图腾崇拜、神灵崇拜与帝王崇拜于一身。有清一代,统治者对待民间信仰,总体宽松,这是龙神信仰能够普遍流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阐述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的状况。就社会环境而言,山西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境内降水较少,加之水利设施并不完善,干旱形势严峻,曾多次爆发大规模的旱灾,粮食产量低下,民众出于祈福禳灾的心理,纷纷为具有止旱神性的龙神兴建神庙,如水神庙、龙王庙;于大同地区,其更加恶劣自然环境、当地浓厚的宗教信仰氛围,加之受释道经典影响,民众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信仰倾向。大同地区龙王庙分布广泛,究其原因,抵御旱灾、求得精神安慰是民众修建龙王庙的出发点,科举士人、普通民众、地方官、商人均参与其中,甚至连统治者亦颁发诏令修建龙王庙。岁首,民众往龙王庙祭祀龙神,期盼年景丰收。每遇天旱,民众竭尽各种方法向龙神祈雨,龙神“显灵”之后,举办各种酬神活动,以感念深恩。龙神已融入民众生活当中,其食俗明显带有纪念龙神的痕迹。如此,构成了民众信仰龙神的活动。此外,文章还从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角度,对民众信仰龙神所表现出的仪式、巫术、禁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第三部分主要归纳民众信仰龙神所表现出的特点。反映于神系方面,司雨之神并非只有龙王,龙母、狐神、玉皇大帝及北岳大帝亦在之列,且龙母之职并非专司降雨,保佑生育亦为其神职,龙母地位突出。关于民众信仰情形,则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龙神信仰分布地域广泛,信众繁多;2.大同地区民众祈雨止旱并非单一求助龙王,即信仰对象多样;3.大同地区的民众信仰龙神明显受佛教影响。总之,清代大同地区龙神信仰兴盛,信仰方式形态各异,各地广建龙王庙,民众虔诚步祷、祭祀,满足了民众祈雨止旱的精神需求,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民间活动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佛教与龙神信仰的的密切关系。 第四部分论述龙神信仰对大同地区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整合社会力量、传承文化、促进民众精神娱乐三个方面。 最后对全文作全面总结,再次强调了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兴盛的原因及其特点。
【关键词】:大同地区 龙神信仰 宗教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33;K2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引言11-19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1.1 选题的目的11
  • 1.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7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2 龙神信仰的缘起19-27
  • 2.1 龙图腾的产生与演变19-22
  • 2.2 龙神信仰的经典依据22-24
  • 2.3 清代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24-27
  • 3 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的状况27-65
  • 3.1 龙神信仰的社会环境27-34
  • 3.1.1 山西的自然、社会状况27-29
  • 3.1.2 大同的社会环境29-34
  • 3.2 龙王庙的分布34-53
  • 3.3 龙王庙的修建类型53-56
  • 3.3.1 科举士人创建53
  • 3.3.2 普通民众捐资修葺53-54
  • 3.3.3 统治者颁发诏令而建54
  • 3.3.4 地方官捐资兴建54-55
  • 3.3.5 商人出资兴修建55-56
  • 3.4 龙神信仰的活动56-65
  • 3.4.1 祈雨56-62
  • 3.4.2 春祈秋报62-63
  • 3.4.3 举办庙会63-64
  • 3.4.4 食俗64-65
  • 4 龙神信仰的特点65-75
  • 4.1 神系的多样65-72
  • 4.1.1 龙王65-68
  • 4.1.2 龙母68-72
  • 4.2 信众广泛72-75
  • 4.2.1 龙神信仰分布地域广泛,信众繁多72
  • 4.2.2 众信之一72
  • 4.2.3 龙神信仰源头多途72-75
  • 5 龙神信仰对大同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75-81
  • 5.1 社会整合功能75-76
  • 5.2 文化传承功能76-78
  • 5.3 精神娱乐功能78-81
  • 结语81-83
  • 致谢83-85
  • 参考文献85-8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琴;;明清边塞城堡的庙宇及其祀神——以镇川堡为例[J];沧桑;2007年04期

2 张月琴;;清末至民国大同北部堡寨的城隍信仰[J];沧桑;2007年06期

3 李富华;陈纪昌;王鹏龙;;从阳高青云寺看山西民间狐神信仰的历史与现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月琴;;从女性祀神体系看近代大同地区的社会形貌[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信忠;广灵水神堂[J];沧桑;1994年05期

6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历史记忆的形成──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宫记忆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李富华;陈纪昌;;明清以来雁北地区主要庙会综述[J];晋阳学刊;2007年03期

8 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9 康忠慧;;民间信仰与社会记忆——对桂西壮族岑氏土官崇拜的文化解释[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10 索端智;;信仰与仪式中的文化、权力和秩序——隆务河流域“六月勒如”仪式发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大同地区清代龙神信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1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