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上刍议
本文关键词: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上刍议
【摘要】:民户大迁移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历史特征,除了西北少数民族内徙和"永嘉丧乱"后北民南迁,实际上还存在南民北迁的情况。按北迁南人身份、地位上的差异可分为宗室成员、大族士人、下层民众,而促使其迁徙的动因则各有不同。北方统治者在不同的政治、军事态势之下,对各类北迁人员有不同的处置方法。这一时期的南人北迁,不仅增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更是南北之间由相互敌视、冲突转变为彼此认可和接纳的重要推动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中华一体"观念的出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人北上 冲突 融合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两晋十六国地名研究”,项目编号:14CZS011
【分类号】:K235
【正文快照】: 民户大迁徙是魏晋南北朝突出的社会现象,以往,学者们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西北各少数民族内徙和北民南迁上1,而对南人北迁的情况却留意甚少。其实,在北人南迁浪潮的掩盖之下,南人北迁也有着线形的持续性,且还出现了几次颇为集中的浪潮。也正是南方上至宗室大族,下至普通民众持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娟;汤勤福;;论魏晋南北朝江汉、江淮一带蛮夷的北徙[J];江海学刊;2012年03期
2 王永平;北魏时期之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阿祥;;《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刘伯山;;徽州篁墩氏族迁徙考论[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3 张宪华;;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安贵臣,高飞;皤滩文化的涵义、构成及渊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赵常兴;安鲁;;秦汉时期北人南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6 张廷银;石剑;;包蕴丰富又瑕瑜互见的家谱文献[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7 苗威;;从高云家世看高句丽移民[J];博物馆研究;2009年01期
8 黄云鹤;苑宏光;;清代以来东北汉族民间信仰构成及其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王庆;;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张世友;;论历代移民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政治护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祖基;;大陆移民渡台的原因与类型[A];2004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范可;;迁徙与离散[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5 丁琼;;清代云南食盐产销及区域市场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朝阳;论弋阳腔传播[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4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化世太;民国后期陕西黄龙山垦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英杰;汉代伦理激励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琴琴;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统论的广泛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9 黄筱雯;广东地区六朝墓葬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熊玉梅;萧梁入北文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俊屏;北宋时期“南人”与“北人”地位的转化[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开周;;宋朝南人不食面[J];东西南北;2010年03期
3 吴宏岐;金人所谓的“汉人”、“南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02期
4 江生;;色目人、汉人与南人[J];历史教学;1990年02期
5 船田善之;色目人与元代制度、社会——重新探讨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划分的位置[J];蒙古学信息;2003年02期
6 汤勤福;;长安新出墓志所见南人北迁之迹考释——以南北朝隋初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金营;;试论蒙元对汉人南人的政策[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溪;北朝文化对南朝文化的接纳与反馈[D];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晓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上的历史考察[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5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4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