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人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0:02
本文关键词: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人名研究
【摘要】: 姓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区别于他人并带有一定社会内涵的特定的文化符号。因此,姓名是识别社会成员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汉代人名研究不仅是汉代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基点,而且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乃至中国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人名反映思想这一社会层面,通过对“武昭宣元”时期的人名分类排比分析,初步描绘出“武昭宣元”时期社会思想的转变轨迹。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受黄老养生思想影响的人名。黄老思想在汉初盛行五六十年,其“长生久视”的人生观,在西汉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很深的影响。延年、长年、万年、年、延寿、益寿、增寿、寿王、寿、彭祖、千秋、万岁、未央、终古、安期、增纪等“延年益寿”名,以及毋伤、毋害、毋忧、不害、去病、弃疾、病已、何伤等“速差苦病”名大量出现,是这一影响的自然结果。这类名字在“武昭宣”尤其武帝时期集中涌现,证明了黄老思想并没有伴随着“独尊儒术”的实施而销声匿迹,至少在武帝时期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还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第二部分:尚功利主义之名。西汉人继承了先秦人的尚武之风气,加之武帝时期外征四夷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平民军功侯,使得这一风气更加浓郁。因此,武、涌、霸、胜等“尚武”名便应运而生。同时广国、定国、安国、充国、广汉、定汉、破胡、灭胡、胜胡等与外征四夷密切相关“开疆拓土”名,以及公、卿、君、翁等称谓美辞字也在武帝时期风靡一时。这几类名字在本质上都体现了一种功利主义倾向,因此武帝时期,功利主义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想。 第三部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名。武帝“独尊儒术”,设立儒学博士并置弟子员,从此儒学发展迅速。时至元帝时期,儒学不仅在政治生活中,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取得了压倒黄老思想和功利主义的绝对优势。尧、舜、禹、汤等先圣名;商、赐、偃、由、回、参、假、子夏、子游、子思、子张、子赣、子高等贤徒名;以及忠、仁、恭、钦、恽、博、咸等伦理道德名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而受黄老思想和功利主义的人名明显减少。从社会生活的层面,证明儒学在人们社会生活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结合儒学在政治领域的备受尊崇,可知元帝时期儒学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社会生活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即元帝时期儒学才真正处于名副其实的“独尊”地位。 第四部分:结语。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分析,并继而指出,从人名的价值取向来看,尽管武帝时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直到元帝时期儒学才在政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获得实质上的独尊地位。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西汉人名及其思想文化背景,认为人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思潮有密切的关系,认为儒学地位的真正确立在元帝时期,并对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还有儒学影响的痕迹。
【关键词】:人名 黄老思想 功利主义 儒家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选题的意义9
-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与目标11-12
- 第一章 黄老养生思想影响下的人名12-22
- 第一节 汉初黄老之学12-15
- 第二节 "延年益寿"名15-18
- 一 以"年"为名15
- 二 以"寿"为名15-16
- 三 以"千秋"为名16
- 四 以"彭祖"为名16-17
- 五 以"未央"为名17
- 六 以"万岁"、"万年"为名17
- 七 以"终古"为名17-18
- 第三节 "速差苦病"名18-22
- 一 以"毋"+伤(害、忧)为名19
- 二 以"不害"为名19-20
- 三 以"病(疾)"命名20-21
- 四 以"何伤"为名21-22
- 第二章 功利主义影响下的人名22-31
- 第一节 开疆拓土名22-24
- 一 以"广(安、充、定、通等)+国"为名23
- 二 以"广(安、定等)+汉"为名23
- 三 以"破(胜、灭、戎等)+奴(胡)"为名23-24
- 四 以"遂"为名24
- 第二节 尚武之名24-26
- 一 以"武"、"勇"为名25
- 二 以"胜"、"霸"为名25-26
- 第三节 尚美辞之名26-31
- 一 以美字为名26-27
- 二 以美辞为字27-31
- 第三章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名31-48
- 第一节 武昭宣元时期儒学在政治生活领域的地位31-36
- 一 武帝"独尊儒术"31-32
- 二 盐铁会议与儒学地位的重新确立32-33
- 三 石渠阁会议与儒家思想影响的深化33-34
- 四 元帝好儒对儒学的影响34-36
- 第二节 慕古之名36-41
- 一 先圣名36-39
- 二 贤徒名39-41
- 第三节 道德规范名41-48
- 一 以"忠"为名42-43
- 二 以"仁"为名43-44
- 三 以"恭"、"钦"为名44-45
- 四 以"恽"为名45-46
- 五 以"博"为名46
- 六 以"咸"为名46-48
- 结语48-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媛媛;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人名国俗词语习得偏误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韦雯;山南镇人名的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5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4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