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手工业发展中科技成份的探讨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8-16 20:07
本文关键词:明代手工业发展中科技成份的探讨与反思
【摘要】: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这一点,中西皆同、古今亦然。 然而,明朝一代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转折期,体现在手工业与科技方面亦是如此。在如此历史背景之下,本文首先对明代手工业发展中的科技成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讨,,进而又重点地对明中叶后我国科技发展的衰落,予以了粗浅的反思。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序言部分,笔者首先进一步地分析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接着指出,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发展至隋唐时期就出现了畸形化的趋势,明中叶后便同趋衰落;最后,笔者又点明了此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正文部分又划分为三:第一部分从纵的方面,来谈论明代手工业中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扼要地介绍了整个明代科技发展的总体状况之后,又具体地就三大手工业领域中的科学技术,分别地予以了论述;在最后总的评述中,笔者指出:农业文明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是明代手工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整个明代手工业中的科学技术仍远未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明初,从手工业中的科技水平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在当时的世界上仍然持续领先。第二部分从横的方面,将明代手工业中的科技发展,乃至此时整个中国的科学技术,与世界相比较,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明中叶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就日趋衰落。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心所在,在此部分,笔者逐渐地将话题转移到我国科技衰落的反思上。从根源上着手,笔者指出,是由于“中华文明的连绵发展”所致:一方面,笔者肯定,中华文明在早期与中期的连绵发展,推动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走向世界领先;另一方面,又指出,连绵发展的中华文明在其末期走向衰落,在其衰落所导致的诸种消极因素(思想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民族习惯与心理、科技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古代曾经十分发 达的科学技术,自明中叶后就逐渐地走向落伍。之后,具体地就这四大影 响素予以了论述。 结语部分,作者首先强调了本文的重心所在,并就重心部分所提出的 问题,再次予以了总结性的解答,提出了“中华文明连绵发展论”的观点, 以敬请各位方家指正;接着,依据上文论述,又纠正了西方人在中国古代 文明上的一些偏见:最后,从历史功用的角度,本着“以史为鉴”的精神, 更具体地指明了此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明代 科技成份 探讨与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
【目录】:
- 序言8-9
- 一、 明代手工业中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9-22
- (一) 明代手工业中的科技状况及对其发展的推动9-19
- 1 、 陶瓷、纺织、建筑三大手工业领域9-16
- 2 、 矿冶业领域16-18
- 3 、 造纸与印刷领域18-19
- (二) 明代手工业发展中科技状况的评述19-22
- 二、 明代手工业中的科技发展与世界的比较22-25
- 1 、 明中叶后国内手工业中科学技术发展的滞缓22
- 2 、 中西对比展现出我国手工业中的科学技术逐渐地走向落伍22-25
- 三、 探讨后的反思25-49
- (一) 思想文化因素26-33
- 1 、 明朝一代儒文化的负面影响27-29
- 2 、 明朝一代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薄弱29-31
- 3 、 明朝一代宗教与科学的“无缘”31-33
- (二) 社会因素33-40
- 1 、 政治主导型的社会结构内部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对科技发展的抑制33-38
- 2 、 二元制社会结构的缺乏及大陆性农业社会结构的过于稳定与强化38-40
- (三) 民族习惯与民族心理40-44
- 1 、 民族习惯中消极的一面对明代科技发展的阻碍40-43
- 2 、 后期盲目自信的民族心理对明代科技发展的不利影响43-44
- (四) 科技自身因素44-49
- 1 、 明代科技体系、科技结构、科技体制上的弊端44-47
- 2 、 明代科技队伍的日趋薄弱、科技人员综合素质的相对不足47
- 3 、 明代科技传承与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缺陷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模式图及学术成果、论文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学东 ,张纯成;试论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J];史学月刊;1984年06期
本文编号:685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8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