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期荒政中的腐败问题研究(1368—1487)

发布时间:2017-09-05 23:30

  本文关键词:明前期荒政中的腐败问题研究(1368—1487)


  更多相关文章: 明前期 荒政 腐败


【摘要】:本文对明前期(1368-1487)荒政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考察,认为在明前期,无论报灾、勘灾、蠲免、发赈,还是安抚、仓储、水利,腐败现象几乎无处不有;涉及人员上到承办官员的御史、知府、知县,下到胥吏、里甲、富贾、监生各色人等;腐败手段更是无奇不有,既有作为的腐败,也有不作为的腐败。这些腐败因所处时代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不作为的腐败比较突出,腐败主体涉及到官僚阶层的各个层次,腐败手段比较隐蔽。同时这些腐败也对明朝前期的荒政实效、官场风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加剧了整个社会的冲突。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荒政制度本身的不健全,二是官僚制度上的缺陷,三是社会风气的锐变。面对着荒政中腐败的屡禁不止,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加强对办赈官吏的选任和考核,加大对办赈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对荒政的立法及对腐败官吏的惩治力度。应该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而使得这些腐败并没有对当时社会经济及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明代社会仍然在“破坏—重建—再破坏—再重建”的历史轨迹上进一步地发展。
【关键词】:明前期 荒政 腐败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8.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一、前言5-11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5-6
  • (二) 学术基础及本文的突破点6-9
  • (三) 本文思路及资料来源9-11
  • 二、明前期荒政腐败的主要表现及特点11-24
  • (一) 明前期荒政腐败的主要表现11-19
  • (二) 明前期荒政腐败的特点19-24
  • 三、明前期荒政腐败的影响24-30
  • (一) 影响荒政实效24-26
  • (二) 败坏官场风气26-28
  • (三) 加剧社会冲突28-30
  • 四、明前期荒政中腐败产生的原因30-42
  • (一) 荒政制度本身的不健全30-35
  • (二) 官僚制度本身的缺陷35-41
  • (三) 社会风气的锐变41-42
  • 五、明政府对荒政腐败的治理42-49
  • (一) 重视主办赈务官员的选任和考核42-44
  • (二) 加强对官员在办赈过程中的监察力度44-46
  • (三) 加强对腐败官员的惩治和完善荒政制度46-49
  • 六、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飞勇;生员与明代荒政[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甘海根;明代江西的水灾及应对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0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00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