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1578-1606)
发布时间:2017-09-10 21:17
本文关键词: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1578-1606)
【摘要】: 本文通过对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远东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在澳门与日本的活动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察研究,力图还原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之间的关系的历史场面。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叙述赴远东前的范礼安,以及范礼安被任命为远东耶稣会视察员的经过。第二章重点讲述范礼安三次巡察日本的主要活动,对日本传教团的支持与指导,以及范礼安与日本耶稣会商业贸易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则重点叙述范礼安六次在澳门对中国传教团的规划与支持,以及范礼安对圣保禄学院的创建和发展的作用。结语部分主要比较范礼安对中国与日本传教指导方针上的异同点,以及对范礼安在澳门与日本的活动及其意义进行总结归纳。 本文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利用大量的日文史料,旨在填补目前国内对范礼安研究之不足,进一步客观地认识范礼安对中日传教团的贡献与作用。
【关键词】:范礼安 中国传教团 日本传教团 澳门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目录6-8
- 绪论8-11
- 第一章 赴远东前的范礼安11-15
- 1、加入耶稣会之前的范礼安11-12
- 2、加入耶稣会后的范礼安12
- 3、范礼安被任命为东印度视察员的经过12-14
- 4、前往东方之路14-15
- 第二章 范礼安与日本传教团15-59
- 一、第一次日本巡察15-39
- (1) 日本耶稣会的发展15-16
- (2) 所面临的问题16-22
- (3) 范礼安对日传教团的举措与适应政策22-39
- 1、第一届传教协议会23-26
- 2、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26-27
- 3、范礼安与日本教会教育27-30
- 4、范礼安与日本通信制度的改革30-34
- 5、范礼安与天正少年使团遣欧34-39
- 二、第二次日本巡察39-45
- 1、日本局势与范礼安的应对39-41
- 2、第二次传教总协商会议41-44
- 3、范礼安拜访丰臣秀吉及其意义44-45
- 三、第三次日本巡察45-50
- 1、传教形势复杂化和范礼安的努力45-48
- 2、传教事业的衰落48-50
- 四、范礼安与日本耶稣会贸易50-59
- 1、日本教区的经费开支50-51
- 2、教会经费来源51-53
- 3、范礼安与耶稣会商业贸易活动53-58
- 4、日本耶稣会贸易的意义及影响58-59
- 第三章 范礼安与对华传教团59-89
- 一、早期对华传教的背景与困难59-61
- 二、范礼安与中国传教团61-75
- 1、范礼安眼中的中国62-63
- 2、制定和调整入华计划63-65
- 3、对华传教的指导与支持65-75
- 4、传教团在华的成就75
- 三、范礼安与澳门圣保禄学院75-86
- 1、筹建圣保禄学院75-78
- 2、圣保禄学院的管理和经营78-82
- 3、圣保禄学院的作用与意义82-83
- 4、范礼安与新式活字印刷机83-86
- 四、范礼安与青洲86-89
- 结论89-95
- 参考文献95-101
- 后记101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晓东 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 中共珠海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澳门开埠与近代广东文化特色优势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刘国鹏;刚恒毅的“本地化”思想初探[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2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彩芳;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1578-1606)[D];暨南大学;2008年
2 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16-19世纪)[D];暨南大学;2010年
3 关俊雄;耶稣会东亚系统中澳门圣保禄教堂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守刚;利玛窦与中国近代科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6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