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公羊学派民族观念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0 21:23
本文关键词:早期公羊学派民族观念的发展
【摘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助历史文献,运用史料分析方法,通过对公羊学派民族观念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发现民族观念对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夷夏之辨”是公羊学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一统”民族观的内涵涉及华夷结构、华夷尊卑观念、以华变夷观念和华夷一统观念。它在客观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灭。通过强调“大一统”的理念,把维护中央权威,强化封建集权统治机制作为“一统”的首要任务,使公羊学派的“大一统”理论产生很大作用。
【关键词】:公羊学派 民族观念 夷夏之辨 大一统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9
- 第一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春秋公羊学派的形成9-24
-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9-13
- 一、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9-10
- 二、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的出现与全国统一10-11
-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格局11-13
- 第二节 春秋公羊学主体的形成及其学术特色13-20
- 一、《春秋》一书的性质13-14
- 二、春秋公羊传的传承14-19
- 三、春秋公羊传的独特风格19-20
- 第三节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20-24
- 一、孔子的民族思想20-22
- 二、孟子的民族思想22-23
- 三、荀子的民族思想23-24
-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春秋公羊学派的形成24-33
- 第一节 "大一统"观念的产生24-27
- 一、"大一统"的蕴义24-25
- 二、"大一统"观念的确立25-27
- 第二节 "大一统"的民族观27-31
- 一、关于华夷结构28
- 二、关于华夷尊卑观念28-29
- 三、关于以华变夷,华夷一统观念29-31
- 第三节 "大一统"思想指导下的政治与文化31-33
- 一、学术文化的统一31-32
- 二、制度文化上的统一32
- 三、民族观念上对"大一统"理想的不懈追求32-33
- 第三章 《春秋公羊传》的夷夏观33-43
- 第一节 强调文化差异为核心的"华夷之辩"33-37
- 一、"华夷之辩"的核心是文化之辩33-35
- 二、公羊学的"夷夏之辨"35-36
- 三、"用夏变夷"和仁政来实现民族一体化的思想36-37
- 第二节 夷夏之防与容纳夷狄的思想37-43
- 一、夷夏之防与民族歧视思想37-39
- 二、容纳夷狄的思想39-40
- 三、"夷夏一体"的民族意识40-43
- 结语43-44
- 注释44-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宝君;民国春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