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社会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社会变迁研究
【摘要】: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是明代前期向中期过渡的重要时期,其社会变革更具有自发性,它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它不但引发了社会危机,同时也为社会变迁提供了出路。国初建立的强控制体制逐渐瓦解,社会自身因素渐渐发挥作用,并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 本文试图通过对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把握来探究传统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社会风气。指出明前期那种以节俭为荣、不愿露富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追求财富的风气由上而下地席卷整个社会,人们竞相攀比、夸耀,并利用自身特点尽力获取财富。 第二部分,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基层组织领域方面着手,了解社会变迁深层次的内容,力图找寻出传统社会内在运行规则。经济领域的制度发生扭曲,利益的天平更多地向社会上层倾斜,处境窘迫的人们在挣扎地寻求出路。政治领域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的解决方法多是靠一种外力的压迫,有效亦有害。基层组织领域的宗族里甲不断发生分化,加剧了社会混乱。 第三部分,探讨了社会变迁中的群体行为。由相同身份结成的群体和由共同地域结成的群体对社会变迁的反应各不相同,它们相互冲突,彼此共存,冲击了原有的政治思想体系,但它们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意识资源。 最后,对全文主要结论作了回顾,指出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作为过渡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变迁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
【关键词】:明代前中期 危机 社会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9
- 一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社会风气变迁9-16
- (一) 社会风气变迁的状况9-10
- (二) 社会风气变迁的原因10-11
- (三) 社会风气变迁的表现11-16
- 二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社会结构变迁16-61
- (一) 经济领域的变迁16-42
- 1. 经济制度的变形16-34
- 2. 新的出路34-42
- (二) 政治领域的变迁42-50
- 1. 具体表现42-47
- 2. 性质分析与危机诊断47-50
- (三) 基层组织领域的变迁50-61
- 1. 家族和宗族50-56
- 2. 里甲56-61
-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社会变迁中的群体行为分析61-69
- (一) 类别群体行为分析61-63
- (二) 区域群体行为分析63-67
- (三) 变革的社会意识资源67-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菁;;20世纪文人画的“危机”[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L.科拉科夫斯基;李晓敏;;关于所谓的基督教危机[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3 周音孜;;工作求职类真人秀的崛起与危机试析——以《学徒》为例[J];电影评介;2011年15期
4 吴其南;;大众传媒和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丁婧;;论文学理论危机的现状和出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3期
6 金银;;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成因[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7 解安宁;;关于高校书法教育的若干思考[J];书画世界;2011年04期
8 郭华;;晚期阿尔都塞转向“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原因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9 苗文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危机及可能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张羽;;父权制社会个体化失败男性的缩影——浅析《王子的历程》中的王子形象[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雅芝;;试析解决银企债务危机的对策[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郭相平;张展羽;;灌溉水源危机及其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田丽丽;张从益;;从《岳阳楼记》个案英译看中国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危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万小艳;;WTO与政府农村工作的前沿危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1年年会暨“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蒲朝晖;;浅谈医院危机管理[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传军;;世界粮食危机及中国粮食安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彪;;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及其引导[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冬妹;;影响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可能性危机分析及对策[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傅琼;;城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成新;;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能源基础危机探讨——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榴;危机侵袭三大巨头 未来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兰晓华;正视危机才能激发生机[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刘 威;品牌遭遇危机企业如何应对[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俞燕;谁来拯救保险人才培养危机?[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邵可欣;危机即是转机[N];抚顺日报;2005年
6 陈玲珍;“危机”激发个人潜能[N];光明日报;2005年
7 高春颀;机会还是危机[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8 半农;走出危机[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9 拉姆·查兰(Ram Charan);终结CEO继任危机[N];经济观察报;2005年
10 黄玫 张欣;科龙危机 迷雾重重[N];经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晓鹏;银行机构危机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乐宜仁;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楼铭铭;商业银行流动性层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义飞;“发现”另一个17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初明;发展风险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光宇;论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王爽;“普韦布洛”号危机与美朝谈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丽燕;自失与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宇洋;美国报业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外交学院;2007年
5 陈忠群;论中国大学精神的危机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小玲;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4年
7 黄雨果;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D];湘潭大学;2007年
8 杨晓斌;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杨畅;现代社会中自我认同的危机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牟晓云;外汇危机预警模型及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6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