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及其东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徐福及其东渡问题研究
【摘要】: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记载了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入海求仙的事件。公元前219年,秦国方士徐福为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永做皇帝的梦想,上书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珍藏着一种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奇药,并表示愿意前去求取以献给始皇。秦始皇欣然同意,并派徐福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去寻仙求药。公元前210年,首次寻仙求药未果的徐福被秦始皇再次派出入海求仙,船队最后到达了一处“平原广泽”,并且徐福“止王不来”。这一历史事件便成为中日关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年来,为了寻求中日关系上的先驱者和中日文化的衔接点,中日两国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徐福其人其事、徐福故里、徐福东渡动因、徐福东渡的次数与人数、徐福东渡路线等等方面更是新观点、新看法频出。与此同时,江苏、山东等省还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并多次举行国际和国内的徐福学术讨论会。日本各地也成立了多家关于徐福研究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对徐福的研究呈现出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展的趋势。因此,及时总结这一中日关系史上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确立徐福在中华文明史、东亚发展史、世界航海探险史上的地位,对于改革开放和沿海徐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囿于研究领域的局限性,以及可供研究的参考资料的有限性,也使得对徐福研究呈现出以假想代替实证的不足和遗憾。本文以《徐福及其东渡研究》为题,试图梳理有关徐福及其东渡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力求揭示出徐福及其东渡问题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以弥补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的薄弱环节。这是本人选题的基本动机。 本文共分七章论述。 第一章《绪论》中着重介绍了徐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关于徐福其人其事》,着重从相关史料中确切的历史记载、秦汉崇尚求仙的历史环境、齐地方术盛行的文化背景、先秦时代的航海地理知识、徐福遗迹和相关古代地名、求仙事迹被后世广泛引用以及考古学上的发现等七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对徐福其人其事存在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关于徐福故里》,论述了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说法,并着重从齐地的学术思想氛围方面论述了黄县说的可能性。 第四章《关于徐福东渡的动因》,在论述学术界存在的几种说法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求仙说”和“避秦说”的可能性。 第五章《关于徐福东渡的次数和人数》,分析了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和观点,着重提出了应从多方面理解现有资料的必要性。 第六章《关于徐福东渡的起点、终点和航行路线》,在分析学术界存在的各种说法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徐福东渡的起点足琅琊、终点是日本和航行路线是北线的可能性。 第七章《关于徐福在日本的传承和信仰》,着重从关于日本古代书籍、文字的传入、关于“五谷百工”与时代转型期生产力的发展、关于日本秦人姓氏的传承和发展和关于徐福祭祀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徐福东渡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徐福 东渡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第二章 关于徐福其人其事14-25
- 第一节 相关史料中确切的历史记载14-16
- 第二节 秦汉崇尚求仙的历史环境16-18
- 第三节 齐地方术盛行的文化背景18-19
- 第四节 先秦时代的航海地理知识19-21
- 第五节 徐福遗迹和相关古代地名21-22
- 第六节 求仙事迹被后世广泛引用22-24
- 第七节 考古学上的发现24-25
- 第三章 关于徐福故里25-29
- 第一节 关于徐福故里的不同观点25-26
- 第二节 依据史书进行的综合论述和考证26-29
- 第四章 关于徐福东渡的动因29-34
- 第一节 学术界关于徐福东渡动因的几种观点29-32
- 第二节 笔者关于徐福东渡动因的论述和考证32-34
- 第五章 关于徐福东渡的次数和人数34-39
- 第一节 关于徐福东渡的次数34-36
- 第二节 关于徐福东渡的人数36-39
- 第六章 关于徐福东渡的起点、终点和航行路线39-45
- 第一节 徐福东渡的启航港39-41
- 第二节 徐福东渡的终止地41-43
- 第三节 关于徐福东渡的航线43-45
- 第七章 关于徐福在日本的传承和信仰45-49
- 第一节 关于日本古代书籍、文字的传入45-46
- 第二节 关于“五谷百工”与时代转型期生产力的发展46
- 第三节 关于日本秦人姓氏的传承和发展46-47
- 第四节 关于徐福祭祀活动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禄庭;徐福籍贯学术论讨会最近在龙口举行[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王建成;徐福研究学术讨论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1期
3 文贝武 ,黄慧显;论徐福东渡日本的必然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Z1期
4 徐晓虹;徐福问题座谈会综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8年05期
5 曹孟陔;徐福——中日航海交往史的开创者——兼析古代浙江与东邻诸国的海上航路[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小农;张建强;;徐福东渡[J];剧影月报;2008年04期
7 苏fc;略说徐福东渡之谜[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瞿世民;徐福求仙所去的瀛洲仙岛在哪里?[J];航海;1997年01期
9 蔡丰明;徐福东渡与东亚民间文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尚扬 ,殷双喜 ,徐福厚;徐福厚:为什么远离当代,一个艺术家工作的理由[J];艺术界;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方;;徐福文化及徐福文化研究的意义[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2 ;学术论文[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3 ;科研项目[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4 谭金保;;军民鱼水情意深[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5 ;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届理事简介[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C];2003年
6 孙文昌;田克勤;王平;;崂山道教文化与宗教旅游[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7 董引平;;摧毁汪蒋特务窝点[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8 周建荣;;太仓单柏龄[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9 张宁;;秦民谣探述[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10 ;获奖项目[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雄;徐福记“出嫁”请不要急忙说反对[N];东莞日报;2011年
2 王为民;徐福新:风雨之后见彩虹[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记者 赵卫东;徐福高擦鞋擦出亮丽人生[N];徐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薛军;徐福顺会见越南客人[N];青海日报;2009年
5 记者 星子;徐福顺会见山东黄金集团董事长王建华一行[N];青海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小平;徐福记:扎根中国15年成就糖点第一品牌[N];民营经济报;2007年
7 王成 刘克明;徐福江 鸡年养鸡出新招[N];农民日报;2005年
8 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 李永合 孙金霞;徐福前上网卖猪赚大钱[N];河北农民报;2007年
9 马小雁;徐福顺会见美国客人[N];青海日报;2007年
10 张锡春 王艳;架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新桥梁[N];连云港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可非;清初东渡明遗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永;徐福及其东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2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