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人物品鉴的审美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3 14:27

  本文关键词:《人物志》人物品鉴的审美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人物志 人物品鉴 才性 形神 审美


【摘要】: 人物品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又称为人伦鉴赏,最典型的、最熟悉的称谓是人物品藻。通俗的说,人物品鉴就是对人物进行评论,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着眼点,对人进行由表及里、由外到内、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与评价,也就是对人进行从形骨到神明的道德评判和审美批评。 人物品鉴对中国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宗白华先生曾说:“美学上的评赏,所谓‘品藻’的对象乃在‘人物’。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由人格美的评赏。”早期的人物品鉴比较注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到东汉后期,人物品鉴逐渐由注重道德转向重视个体的才智、性情以及气度风神。 《人物志》继承深化了人物品鉴理论,对人物的品鉴是“就个体生命品鉴其才性”,“是美学性的品鉴”。人物品鉴把人作为美的起点,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反映了从政治需要出发的对人物个性才能的评论转变为对人物才能风貌的审美品评。才性鉴定也逐渐由评论实际人物发展为抽象理论的探讨,不再停留于对人的道德、操守、气节的品评,把对人物的品鉴提高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高度重视人物的个性、才能、智慧、风貌,以人的“情性”为人的根本,回复人的本我、真我,追求个体内在本质的真实显现,实现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统一。人物品鉴逐渐失去了原先具有的政治意义而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人的个性、才‘能、智慧、言语、举止、仪容等各方面美的欣赏,,开启了“以生命意识的自觉为标志所启动的具有中国独特性征的美学之路”。
【关键词】:人物志 人物品鉴 才性 形神 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3-092;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0
  • 一 人物品鉴的源流嬗变10-18
  • (一) 人物品鉴溯源及其历史文化背景10-12
  • (二) 人物品鉴理论的关注重心12-15
  • (三) 汉末魏初人物品鉴风气的转变及品鉴标准15-18
  • 二 《人物志》人物品鉴理论的提出18-26
  • (一) 《人物志》产生的时代背景18-20
  • (二) 《人物志》承继的哲学基础20-23
  • (三) 《人物志》人物品鉴理论的审美心理基础23-26
  • 三 《人物志》人物品鉴理论体系的构成26-36
  • (一) 《人物志》的体例特色26-27
  • (二) 《人物志》的人物品鉴分析理论27-31
  • (三) 《人物志》的人物品鉴方法31-33
  • (四) 《人物志》人物品鉴理论的继承与深化33-36
  • 四 《人物志》人物品鉴理论的审美取向36-48
  • (一) 《人物志》成为美学问题的合法性36-37
  • (二) 性情为人物之本37-41
  • (三) 个体才性的展示41-45
  • (四) 从形骨到神明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毅;大学生知人智力量表的初步编制与施测[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尚晓梅;汉魏之际的英雄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余骁;刘劭人才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欣;《人物志》与汉魏思想转型[D];青岛大学;2007年

5 韩敏;刘劭《人物志》的美学意蕴及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4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4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