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学的古敢水族族源考
本文选题:民族文化 + 三都水族 ; 参考:《兰台世界》2012年04期
【摘要】:正水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溯源一直都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性功课,对水族的研究也概莫能外。从水族族群现在居住情况来说,以贵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居住最为集中,约50%左
[Abstract]:Zhengshui nationality is an ancient n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national culture. Tracing the origin of nationalities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c lesson of ethnology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aquarium is also familiar.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aquatic ethnic groups, the Sandu Water Autonomous County in Guizhou has the most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about 50% left.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曲靖师范学院青年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QN020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南华;蒙育民;;水族源流考(上篇)[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拓;叶建;;从水语词汇看水族的历史起源痕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肖渊实;;云南省水族“吞口”舞体育文化价值和传承动力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3 王亚琼;顾晓艳;;水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蒋南华;蒙育民;;水族源流考(下篇)[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韦宗林;;水族古文字与甲骨文的联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潘淘洁;;水书文字“酉、鸡”字形书写特色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叶成勇;;水书起源时代试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建玲;;对保护《水书》档案文献生态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潘朝霖;;水书地支多种读音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唐建荣;任睢阿闹;;水书蕴含的水族哲学思想解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大岭;覃远建;;喀斯特乡村水族民居文化研究——以贵州荔波县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大岭;覃远建;;荔波喀斯特地区水族民居文化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韦永武;韦荣康;;水族历史传承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4 欧阳大霖;;水书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5 刘剑;;水族蛋卜探析——以姑引村石氏蛋卜为例[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翟宜疆;水文造字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明;《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晓松;历史文化视角下的贵州地方性知识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崇虹;水书文化开发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罗开梅;三都水族自治县计生奖扶政策实施效果分析[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3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缪丹艳;中国古代民歌辑录的事略综论[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李杉;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兴雄;水族的端节与社会组织[D];西南民族大学;2006年
7 加娜尔;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秋鸿;水族端节与村落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高海珑;中国壮侗语族射日神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蒙祥忠;论水族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表达[D];贵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瑜;;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问题[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常国富;;回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胡晓;;民族文化比较中的审视——以1927-1937年间中法文化的比较交流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4 武莹;;中国传统文化之楹联略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瑞军;贾璐;;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6 朱金芳;;浅析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7 李乔;;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8 李丽芳;;文化安全与桥头堡建设同行的思考[J];学术探索;2011年04期
9 张佳会;;民族包装设计审美内涵的文化特征[J];当代艺术;2011年02期
10 鲍玉珩;;尊重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玲;;透过档案管理看民族文化的拯救——水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A];贵州省档案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雷伏勤;;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3 宋蜀华;;贺信[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郑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闻一多的神话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5 晏晓婧;曹晓凡;;三江并流区民族文化对生态保护的作用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6 安金黎;;黔西南旅游应选择布依族文化打造品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徐发苍;;试论三江并流地区的民族文化保护[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袁少芬;;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互动——来自京岛的报告[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夏雅琴;;摈弃还是保留——浅谈汉译英中如何保留民族文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鲁铨;三都民族文化吸引众多中外游客[N];贵州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罗梅;水族农民创建博物馆传承民族文化[N];贵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杜再江;三都千年水族文化蓄势谋发[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朱玉卿;王童:民族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世辉;用民族文化拴住学生的心[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刘流;《中华古诗词》展现灿烂民族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彩凤 刘霞;传承民族文化 展示地区风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8 记者 李毅铭 通讯员 普自林;民族文化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N];云南日报;2005年
9 记者 王伟 实习生 南航 宋金艳;谁持彩练当空舞[N];云南政协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莫海艺;让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魏海香;论作为现象、进程与趋势的文化全球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10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山;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建构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志红;从原生态民歌的流行看中国民歌发展新趋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麦丽开木·努尔;特色企业文化对提升新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伍雄武;论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东红;景观雕塑及其环境的艺术形态[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春红;科尔沁叙事民歌中的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皮海兵;论赛义德的民族文化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宁;羌族社会的人生礼仪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9 龙泉良;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佟盟;民族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0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80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