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4:28

  本文关键词: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淮南道 社会经济 区域发展 交通


【摘要】:在历史学领域,近几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其中对江淮地区尤其是唐代淮南道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唐代中后期淮南道经济飞速发展,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淮南道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当时唐帝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前人对淮南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对淮南道社会经济方面展开纵深研讨,力求从如下几个方面解读唐代淮南道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第一,唐代淮南节度使。通过对淮南道藩镇建置和节度使编年的具体了解,从中探索出淮南道建置和节度使任命与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以及淮南道在维系唐后期政治延续中的作用。 第二,唐代淮南道的户口。根据古代文献资料,查找江淮地区的户口变化并将其具体数字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明确展示淮南道乃至整个江淮地区户口变化的大致情况,力图探索户口变化的原因以及对该区产生的影响。 第三,隋唐时期,淮南地区的水利兴修取得突破性进展,境内兴修了许多骨干水利系统,大大减少了淮南道各州县的水旱灾害,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产量不断提高。 第四,唐代淮南道的商业。在唐代淮南道的商业中,茶叶与盐业是两类大宗贸易,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本地税收,不仅是本地社会经济的重要成分,也是本地社会经济的特色。 第五,唐代淮南道的交通与漕运。从区域经济史和交通史的角度对隋唐时期淮河流域的交通事业进行考察,不可忽视封建国家的决策对淮河流域交通开发的重要影响。另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淮南道以及两淮地区的漕运在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整个江南地区的漕运物资都必经两淮航区转运到洛阳和长安。 第六,唐代中后期,扬州成为淮南道的首府,是淮南节度使府所在地,也是盐铁转运使常驻之地。作为东南水陆的交通枢纽,唐中叶以后扬州的繁荣集中地反映了淮南道乃至江淮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淮南道 社会经济 区域发展 交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8
  • 二、研究现状与特点8-10
  • 三、研究的区划范围10-13
  • 第一章 唐代淮南节度使13-18
  • 第一节 唐代淮南道的藩镇建置13-14
  • 第二节 唐代淮南节度使编年及其影响14-18
  • 第二章 唐代淮南道的户口18-26
  • 第一节 户口变化18-20
  • 第二节 户口变化原因20-26
  • 一、战争20-22
  • 二、人口迁移22
  • 三、经济发展22-23
  • 四、赋役政策23-24
  • 五、藩镇割据24
  • 六、户口统计政策24-26
  • 第三章 唐代淮南道的农业与农田水利26-32
  • 第一节 农田水利兴修26-28
  • 第二节 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生产28-32
  • 第四章 唐代淮南道的工商业32-43
  • 第一节 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32-38
  • 第二节 盐业生产与盐业贸易38-41
  • 第三节 工商业兴盛的其他表现41-43
  • 第五章 唐代淮南道的交通与漕运43-62
  • 第一节 淮南道的交通状况43-50
  • 一、交通开发的有利条件43-45
  • 二、纵贯南北的运河航线45-47
  • 三、横贯东西的长江水运47-49
  • 四、以扬州为中心的陆上交通49-50
  • 第二节 淮南道的漕运状况50-62
  • 第六章 唐代淮南道的都市扬州62-71
  • 第一节 扬州的重要位置62-64
  • 第二节 扬州的工商业64-68
  • 第三节 扬州的海外贸易68-69
  • 第四节 扬州城兴衰的自然地理因素69-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和成果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志华;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地位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2 周怀宇;论隋唐淮河流域商业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周怀宇;论隋唐五代淮河流域城市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高荣盛;唐代江淮漕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1998年03期

5 周怀宇;;唐代皖江水运与商业贸易[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6 许万里;唐代扬州商业探析[J];北京商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汪守林,苏平;唐代安徽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述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王洪军;唐代人口数量及其地理分布[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李伯先;;唐代扬州的城市建设[J];南京工学院学报;1979年S2期



本文编号:1029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29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