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研究述论

发布时间:2017-10-31 05:29

  本文关键词: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研究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东汉 唐朝 黄河安流


【摘要】:东汉至唐黄河安流问题是自宋以来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千百年来,围绕黄河在东汉至唐是否安流以及安流的原因学者们展开了长期的争论。文中对历代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总结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赞同黄河在东汉至唐确实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但应以唐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重申了部分学者强调的相对安流的两点标准:一是主流是否有重大变迁;二是要考察决溢频次、受灾范围以及受灾程度,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提出了东汉至唐黄河安流是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支津湖泽分泄多种因素平衡下结果,而唐以后黄河决溢频繁也是水土流失、支流湖泽淤塞等各种因素累积所形成的局面,由此分析了黄河之所以在东汉至唐八百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而不同意过分强调某个方面而试图抹杀其他方面的"单因论"说法。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东汉 唐朝 黄河安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J001))资助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黄河自古决溢频繁,“黄河平,天下宁”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治理黄河也成为兴国安邦的一件大事[1](p.1)。但自宋以来诸多学者也发现:黄河在东汉至唐出现八百年相对“安流”的局面,因此他们开始试图通过对该时期黄河安流问题的研究,探索唐以前安流的原因,寻找五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淑贞,任世芳,任伯平;北魏时期黄河下游水患问题的再探讨[J];人民黄河;1999年04期

2 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3 邹逸麟;东汉以后黄河下游出现长期安流局面问题的再认识[J];人民黄河;1989年02期

4 王尚义;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5 赵淑贞,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研究[J];人民黄河;199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林虹;试论白居易的妇女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范学辉;;“将从中御”始于宋太祖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韩茂莉;论西北开发的可持续性进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航;;刘生、王昌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史念海;;隋唐时期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迁及其与人为作用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3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f媐,

本文编号:112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2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