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彝文古籍保存现状
本文选题:彝文古籍 切入点:保存现状 出处:《中国民族》200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世代传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结晶——彝文古籍,建国以来,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民族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系统抢救彝文古籍的倡议后,国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聚居的地、州、县、相继建立了抢救、翻译、科研机构,并于1982年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为开展抢救彝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抢救工作,彝文古籍保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Abstract]:The Yi national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The ancient books of Yi language, which have bee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been in Yunna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after the initiative of the intellectuals and other researchers of other nationalities to systematically rescue the ancient books of the Yi language. Sichuan, Guizhou, Guangxi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regions, as well as Yi nationality communities,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have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rescue, transl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1982, they set up a cooperative group for the collation and publishing of ancient books in Yunnan, Sichuan, Guizhou, and Gui Yi languages. It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rescuing the ancient books of Yi language.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rescue work,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ancient books of Yi language has made a gratifying achievement.
【分类号】:K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贵;彝文古籍状况述要[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2期
2 李永祥;;滇南彝族丧葬经书浅析[J];华夏地理;1991年04期
3 陈英;从彝文古籍记载看中华远古文明的老根子[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陈英;;从彝文古籍记载参照汉文古籍结合出土文物考证中华万年文明史[J];乌蒙论坛;2006年02期
5 禄玉萍;;彝文古籍数字化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余宏模;贵州彝文典籍翻译工作的历史和现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0期
7 马学良;研究彝文古籍发扬彝族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2期
8 魏志刚;读云南民族古籍印刷史料的启示[J];印刷世界;2005年07期
9 刘尧汉;;彝族古籍急待整理[J];文献;1982年01期
10 伍精华;巴胡母牟;孙自强;陈士林;刘绍先;邓成伦;马卫东;诺尔伍萨;谢志礼;张余蓉;何绍勇;马文华;阿鲁斯基;沙马拉毅;勒尔瓦洛;马占高;金乌加佳;;祝贺《彝文规范方案》推行10周年笔会[J];民族语文;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凤鹏;;彝汉同源关系词考释[A];乌蒙论坛[C];2006年
2 陈英;;陈英彝学研究文集[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3 马瑞田;;中国传统民族建筑在修缮中如何保护[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继超;;“夷濮阻城”中的濮、夷源流管见[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肖敏;;试论馆藏纸绢文物的现状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龙正清;;夜郎古都在可乐——夜郎建都可乐·彝文献见证[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7 郭青林;王旭东;李最雄;王昌丰;张鲁;;银川西夏陵六号陵的保护现状与对策[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宫嘎·道尔基;;北京将在世界领域里扮演重要角色[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严淑梅;;古代丝织品霉菌的微生物类群调查及其与保存现状的关系[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孔祥卿;;彝语“哎哺”与汉语“阴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鸿;国家古籍专家到美姑调研彝文古籍收藏情况[N];凉山日报(汉);2010年
2 丁阿哥;1000多卷彝文古籍流失到海外[N];凉山日报(汉);2008年
3 吴秋凤;我州11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N];楚雄日报(汉);2009年
4 陈大进;如何做好彝文古籍整理翻译工作[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民建凉山州委员会;加强彝文古籍的保护和传承[N];凉山日报(汉);2010年
6 王继超;我区又有十部彝文古籍成“国宝”[N];毕节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兴祥;滇川黔桂彝文古籍第十三次协作会暨全国第八届彝学研讨会在筑召开[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李杰 欧丽;我州八部彝文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N];楚雄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慧峰 谢靓;民建中央:保护彝文抢救彝文古籍[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余舒 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毕节地区彝语文翻译及文字整理状况[N];贵州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超艺;上海市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慧芝;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4 金圣角;美中社会日常生活文化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谭明术;若干组合序列的矩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鸟丸知子;织物平纹地经浮显花技术的发生、发展和流传[D];东华大学;2005年
10 刘浩;中药注射剂调控肿瘤血管生成信号传导通路的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萱;湘西龙山地区土家族传统织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2 朴正花;延边安图县新村农乐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添;济南传统园林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周英姿;武汉老字号的历史与振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焦华;威海地区明代卫所保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维锋;古代齐鲁地区饮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习通源;巴里坤东黑沟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与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肖荣;复杂背景下彝文古籍文本提取方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覃丽丹;壮族土司墓葬石刻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0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57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