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代北京亲军卫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1 19:15
【摘要】:亲军卫,其全称为亲军指挥使司,建立在明代卫所制度的基础之上。它是明朝皇帝的侍卫部队,因而地位尊贵,职能繁复。亲军卫属于在京军卫,最初由朱元璋设立于南京,共十二卫;“永乐迁都”时移至北京并有所扩充;之后又经历了宣德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共设二十六卫,并成为定制。亲军卫在南京草创,在北京发展并最终完善。自“永乐迁都”之后,亲军卫的衙署设置于北京,部队驻防于北京,军士屯种于北京,见证并参与了历次京师鏖战与宫廷政变,它对北京地区的军事、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它是北京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亲军卫作为明朝军队的核心部分,随时牵动着帝国的命脉,它也是明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亲军卫制度既是中央军事制度,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北京的亲军卫与其它地方卫所相比,在管理机构、人员构成、军事职能、训练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亲军卫虽然草创于南京,但其存在于南京的时间较短,组织机构和职能都尚未完善。明成祖即位之后,北京的政治、军事地位得以上升,最终取代南京,成为了明王朝的首都。亲军卫在北京经历了永乐、宣德时期的发展,最终成为定制并延续到明末。本文将主要针对“永乐迁都”后北京地区的亲军卫进行研究。
[Abstract]:Pro-military Wei, known as the military Command Department,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Ming Dynasty. It is the Ming emperor's bodyguards, so the status of noble, complex functions. The pro-military Wei belongs to the military Wei in Beijing, originally set up by Zhu Yuanzhang in Nanjing, a total of 12 Wei; "Yongle moving capital" moved to Beijing and expanded; then went throug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Xuande period, and finally set up a total of 26 Wei, and become custom. Pro-military Wei in Nanjing to start, in Beijing to develop and ultimately perfect. Since the "Yongle relocation of the capital," the pro-military and defensive government offices have been set up in Beijing, with troops stationed in Beijing and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planted in Beijing. They have witnessed and participated in all the Beijing divisions' fierce battles and court coups. It has don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work to the Beijing region. Social life and other aspect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Beijing.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core part of the Ming military, the pro-military Wei always affected the life of the empire, and it was also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study of Ming history. The system of pro-military defense is not only the central military system, but also has distinct loc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other local security institutes, the pro-military guards in Beijing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management structure, personnel composition, military functions, training methods, and so on, which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lthough pro- military Wei was founded in Nanjing, it existed in Nanjing for a short time, and its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were not perfect. Beijing'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tatus rose and eventually replaced Nanjing as the capital of the Ming dynasty. Pro-military Wei in Beijing experienced Yongle, Xuande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eventually become customized and extended to the late Ming.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pro-military guards in Beijing after Yongle relo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雨萌;季海洋;;明朝那些事儿之锦衣卫传奇[J];电影;2010年02期

2 魏健骅;王小钦;;未家其实是朱家[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07年05期

3 翁燕然;程瑶;;甄子丹 这一回如何出招?[J];电影;2010年02期

4 ;最早的特务机构[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09期

5 曾史;;解缙是怎么死的[J];咬文嚼字;2008年04期

6 ;剧情连连看[J];世界电影之窗;2010年01期

7 藤井树;俞苗新;陈峗;何叶舟;;甄子丹 真的不简单[J];世界电影之窗;2010年01期

8 午生;李烨;;锦衣卫[J];博客族(爱小说);2010年02期

9 意风;;妖亦有义[J];今古传奇(奇幻版);2009年12期

10 王陈;梁金龙;;戚玉武:“飞天蜥蜴”变身“锦衣卫”[J];大众电影;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奎;;锦衣卫职能略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2 栾成显;;论厂卫制度[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3 许敏;;关于明代铺户的几个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4 傅同钦;郑克晟;;明代的“家人”[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胡正宁;;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6 程德;;关于成化年间“妖书妖言”案的一则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7 余行迈;吴奈夫;何永昌;;《稼轩瞿府君暨邵氏合葬行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8 顾诚;;王世贞的史学[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胡吉勋;;明嘉靖李福达狱及相关历史评价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10 王雄;;明朝的蒙古族世家[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希;明朝的锦衣卫[N];中国档案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木容;“锦衣卫之王”铸造邕城记忆[N];南宁日报;2008年

3 记者 蒋芳;南京发现锦衣卫墓,墓主或为徐达后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明代为何设立锦衣卫[N];检察日报;2003年

5 天水师范学校 邓子杰;浅析明朝厂卫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N];天水日报;2008年

6 赵军;不须扬鞭自奋蹄[N];中国电影报;2010年

7 李晓蓓上影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好电影贵在好故事[N];中国电影报;2010年

8 ;国产影片集体发力酝酿节前市场繁荣[N];中国电影报;2010年

9 陈旭军;立足小众 进军高端[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韦蔡红;心理医生薪酬调查:“心灵锦衣卫”月薪5000[N];医药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洪兴;明代刑法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华;近代观念之先声[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希;明代北京亲军卫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吉恩煦;明代北京释奠礼流变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鹿敏;明代北京居民休闲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娟;“朝天录”中的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祝家尧;论明代热审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廖元琨;明代锦衣卫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保贵;明代热审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凡;明代会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刘永安;《帝京景物略》的园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丁勤;林良及其绘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4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304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