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和产生历史时期析辨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right of invention of the "San Gang" thought. In this paper, there is a reasonable say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is "to ask the subject to the monarch, the son to the father, the woman to the husband 'absolute obedience"; The author of the word "three Gang" is Dong Zhongshu, but the right of inven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ree Gang" is in the theory of "three Shun" of Han Fei, because the theory of "San Shun" is the same as that of "San Gang". Han Fei was born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
【分类号】:B234.5;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学智;;“三纲五常”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重估[J];孔子研究;2011年02期
2 孙景坛;“五四”批孔献疑[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3 高兵;;三纲五常与秦王朝的道德教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朱法贞;“三纲”源于法家[J];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01期
5 李存山;;对“三纲”之本义的辨析与评价——与方朝晖教授商榷[J];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6 秋风;;“三纲”究竟在说什么[J];天涯;2012年04期
7 庞朴;本来样子的三纲──漫说郭店楚简之五[J];寻根;1999年05期
8 刘明武;“三纲” 是孔孟之道吗[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9 李锦全;“三纲”与孔孟之道无关吗——兼论“三纲”如何定位及产生的社会根源[J];学术研究;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俊;儒学人伦原则的现代开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陈家刚;九十年代后期陈独秀研究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陈俊巧;;石柱“Up儿调”的现状、价值及保护措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王世荣;;“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柳青;;德性与功利的契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张建新;;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及其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7 仲彬;祝晓伟;;“傍老族”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冲击[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8 朱凌;;20世纪末电影中的“性别角色”的置换现象分析[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9 张鹏伟;;荀子人性论再解读[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10 沈永福;;论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J];道德与文明;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泽兰;钟琴;余蔚梁;;驳所谓“不落夫家”[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封海清;;论孔子的义利观与现代经济伦理构建[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翔宇;论道德选择力及其调控[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郑丽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裴圣军;先秦儒家道义论发生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娟;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实践[D];山东大学;2010年
8 赵梦远;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存山;;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J];孔子研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顶;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J];河北学刊;1997年04期
2 王小健;;五种“女祸”现象略谈[J];华夏文化;2007年03期
3 解学东;关于韩非的人口思想[J];史学月刊;1982年04期
4 陈克标;;游侠与刺客之辨[J];黑龙江史志;2009年07期
5 赵晓耕;再说《韩非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李晓宇;;“大一统”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J];学海;2008年06期
7 魏良_";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乱时期士人的价值取向[J];江海学刊;1998年01期
8 刘家贵;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的瓦解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04期
9 谢天佑;;论商鞅、韩非的经济思想[J];学术月刊;1987年01期
10 李宗桂;;论中国汉代文官制度的形成[J];思想战线;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秋华;;方宗诚《春秋传正谊》析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院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周桂钿;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周桂钿;《史记》中的独尊儒术[N];光明日报;2007年
3 赵馥洁;国学中的公正价值观[N];光明日报;2007年
4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多元组合[N];光明日报;2005年
5 张隆溪;在斯德哥尔摩[N];东方早报;2009年
6 刘泽华;再说王对道的占有[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王志民;齐鲁为先秦最高文化区的历史考察[N];光明日报;2003年
8 王克奇;汉代经学和齐鲁文化[N];光明日报;2003年
9 吴乃恭;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演进(下)[N];吉林日报;2000年
10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日根;“礼”、“兼并”与“奢靡”小议[N];团结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宗伟;《论衡》引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藏明;五德终始说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兰薇;试从天命观看中日帝制的不同[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典平;在尊孔与批孔之间:学术研究的自我迷失[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意城;我国古代行政奖励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胡安武;《史记》列传合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5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23054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