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西列女群体研究 ——以明清《江西通志》的记载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21 14:50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长期居于从属地位,对女性的记载极少。而每一时期的研究若脱离女性,注定是不全面的。列女传所载多节烈女性,其虽不能覆盖所有女性群体,但它是对有关女性的系统记载。故列女传成为研究女性,甚至窥见特定时段、特定地区社会全貌的重要史料。此外,江西虽长期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但在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遍及大半中国。故为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江西的社会全貌及其巨大影响,笔者特从列女角度着手。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论述了明清时期江西列女产生的经济文化背景,列女基本情况等问题,以此来揭示明清时期江西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进而窥见其社会全貌。第一部分,明清时期四部江西通志所载《列女传》总体概说。通过对四部江西通志所载《列女传》的编纂目的、编纂规模,以及地方志作者的思想态度等问题的比较分析,以达到对明清时期江西列女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明清时期江西列女大量存在的社会背景。明清时期江西列女的大规模涌现,仅仅用传统熟知的传统贞节观的发展、朝廷的旌表褒奖政策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导向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明清时期江西科考、经商之风的盛行及道教的影响等经济文化因素亦是其大量出现的重要因素。第三部分,江西列女...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列女研究的文献专著
(二)关于列女研究的相关论文
(三)关于列女的区域化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明清四部《江西通志》所载列女概说
一、嘉靖《江西通志·列女传》
二、康熙、雍正《江西通志·列女传》
三、光绪《江西通志·列女传》
第二章 明清江西列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明清列女旌表制度
二、明清江西列女产生的经济、文化环境
(一)经济形态
(二)文化传统
第三章 明清江西列女构成
一、列女的名称和类型
二、列女守节的起始时间、守节时长与寿命
三、江西列女守节的方式
第四章 江西列女家庭情况分析
一、列女所处家庭环境
二、列女在家庭及社会中的角色
(一)孝养亲人
(二)过寄延续子嗣
(三)课子读书
(四)奉献社会
三、江西列女所受嘉奖情况
第五章 列女守节的隐性动因
一、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二、对艰难生活的逃避
三、对传世留名的期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宁德烈女形象研究——以明嘉靖十七年版《宁德县志》为例[J]. 刘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2]乾隆《贵州通志·列女传》考论[J]. 王志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试论清代衡州府女性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节妇、烈女为分析视角[J]. 单毅君. 传承. 2010(27)
[4]明代华北烈女群地域分布探析[J]. 郭海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4)
[5]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J]. 王传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浅探明末清初福宁地区的列女群体——基于《福宁府志》的史学分析[J]. 刘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清代甘肃列女群产生的原因[J]. 胡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从《明史·列女传》析明代妇女的贞节观念[J]. 段颖惠. 殷都学刊. 2005(04)
[9]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观念分析——以地方志所载《列女传》为对象[J]. 秦晓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5)
[10]试论明清时期贞节制度的积极意义[J]. 宋清秀.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03)
硕士论文
[1]《清史稿·列女传》研究[D]. 寻欢欢.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论《明史·列女传》中母亲形象的弱化[D]. 张园.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二十四史《列女传》研究[D]. 陈娟.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近代山东地方志之《列女传》研究[D]. 高海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列女传》模式类型研究[D]. 王红晓.重庆大学 2012
[6]《明史·列女传》研究[D]. 白阳.安徽大学 2012
[7]明清妇女贞节观探析[D]. 张如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0469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一)学术价值
(二)现实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列女研究的文献专著
(二)关于列女研究的相关论文
(三)关于列女的区域化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明清四部《江西通志》所载列女概说
一、嘉靖《江西通志·列女传》
二、康熙、雍正《江西通志·列女传》
三、光绪《江西通志·列女传》
第二章 明清江西列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明清列女旌表制度
二、明清江西列女产生的经济、文化环境
(一)经济形态
(二)文化传统
第三章 明清江西列女构成
一、列女的名称和类型
二、列女守节的起始时间、守节时长与寿命
三、江西列女守节的方式
第四章 江西列女家庭情况分析
一、列女所处家庭环境
二、列女在家庭及社会中的角色
(一)孝养亲人
(二)过寄延续子嗣
(三)课子读书
(四)奉献社会
三、江西列女所受嘉奖情况
第五章 列女守节的隐性动因
一、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二、对艰难生活的逃避
三、对传世留名的期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宁德烈女形象研究——以明嘉靖十七年版《宁德县志》为例[J]. 刘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2]乾隆《贵州通志·列女传》考论[J]. 王志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试论清代衡州府女性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节妇、烈女为分析视角[J]. 单毅君. 传承. 2010(27)
[4]明代华北烈女群地域分布探析[J]. 郭海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4)
[5]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J]. 王传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浅探明末清初福宁地区的列女群体——基于《福宁府志》的史学分析[J]. 刘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清代甘肃列女群产生的原因[J]. 胡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8]从《明史·列女传》析明代妇女的贞节观念[J]. 段颖惠. 殷都学刊. 2005(04)
[9]晚清时期山东妇女的礼教观念分析——以地方志所载《列女传》为对象[J]. 秦晓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5)
[10]试论明清时期贞节制度的积极意义[J]. 宋清秀.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03)
硕士论文
[1]《清史稿·列女传》研究[D]. 寻欢欢.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论《明史·列女传》中母亲形象的弱化[D]. 张园.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二十四史《列女传》研究[D]. 陈娟.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近代山东地方志之《列女传》研究[D]. 高海霞.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列女传》模式类型研究[D]. 王红晓.重庆大学 2012
[6]《明史·列女传》研究[D]. 白阳.安徽大学 2012
[7]明清妇女贞节观探析[D]. 张如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0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60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