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传统技术、生态知识及环境适应:以明清时期淮南盐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04 20:55
  传统技术发展演变有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背景。通过讨论江苏淮南盐区制盐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盐作技术演化机制的复杂性。明末清初各海盐区基本废煎改晒,但江苏淮南盐区仍继续沿用传统煎法生产,成为中国海盐经济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作为中国传统盐业生产的"特区",淮南盐区在明末清初至20世纪中后叶也经过数次废煎改晒尝试,但淮南岸段的砂质土壤与低于500毫米的净蒸发量限制了大规模改晒的可能,重煎轻晒的产销政策又使淮南煎法在清代更为巩固,进一步影响了该区域传统制盐技术革新。淮南盐区传统制盐技术演变可为前工业化技术的比较研究提供经验基础,有助于更深刻了解本土技术发展机制及其环境适应特征。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淮南盐区废煎改晒的历史过程
    (一)17世纪初淮南盐垦争地与改晒设想
    (二)清末民初淮南盐作技术改良
二、自然环境与政策的影响
    (一)气候特征与潮滩土壤
    (二)重煎轻晒的产销管理政策
三、结语:潮滩环境与传统制盐的适应性



本文编号:370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370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