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森与我的研究模式
发布时间:2017-07-31 11:12
本文关键词:列文森与我的研究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列文森 研究模式 中国史 董其昌 中国绘画史 近代中国 论文 哈佛大学 思想史 学者
【摘要】:正列文森(Joseph Levenson,1920-1969)可谓是他那一代史家中的翘楚,且极具争议性。或是因为他悲剧性地戛然而止的生命,他的著述不多,但这些作品却激起大量的思考与争论,并对很多治中国史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是其中一员。
【关键词】: 列文森 研究模式 中国史 董其昌 中国绘画史 近代中国 论文 哈佛大学 思想史 学者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列文森(Joseph Levenson,1920—1969)可谓是他那一代史家中的翘楚,且极具争议性。或是因为他悲剧性地戛然而止的生命,他的著述不多,但这些作品却激起大量的思考与争论,并对很多治中国史的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是其中一员。与列文森正式谋面前,我便已得闻他的大名。费正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平;曾华;;美国战后中国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龙春;魏斐德:在中国发现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王平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魏斐德的治学与中国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邑兰;“国家进入繁盛期,就没必要过于强调民族对抗历史了”[N];南方周末;2010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熊月之;魏斐德与他的上海史研究[N];文汇报;2011年
5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美国大师重视中国学的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朱政惠;反思是美国中国学发展的助推剂[N];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平;魏斐德与他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婵;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8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59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