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监察法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8:23
本文关键词:宋代监察法制研究
【摘要】: 纵观世界历史,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科学技术发明还是典章制度创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的封建监察制度也为他国所少见。在封闭的政治法律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中国古代监察法,以其特有的制度建构、多元的监察体系、全面的监察规范,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古代在运用法律约束权力、规范权力,把握监察法与法律体系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适应中国国情的特点而形成的监察法制模式。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史上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不仅继承了汉唐的监察制度,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均建立了一套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监察体制,这一体制对明清各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看出,宋代监察法制在中国古代监察法史上处于波峰处,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由于处于专制主义集权日益强化的时期,监察官仍旧摆脱不了皇帝“耳目”的属性,甚至愈演愈烈,“异论相搅”与“风闻言事”的盛行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了保证监察官员正确行使职权,宋代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本文从对监察官员的选任、考核以及制约监察权等方面加以论述,试图清晰地展现出宋代监察法制的建构,以期为当今完善行政监察法规提供借鉴。本文探讨宋代监察法制的成功之举、失败之鉴,试图从宋代监察法制中寻找古代与现代的共通之处,以期古为今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法制、文明的社会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有以下创新之处: 首先,现有的一些论文仅就宋代监察制度加以研究,没有涉及宋代的监察思想,即宋代的监察法制是在怎样一个背景下建立和运行的。其次,以往的一些著作与文章都是在论述宋代监察法制的优点和好处,本人在文章中以“异论相搅”的危害和王安石变法受阻的例子,论述宋代监察法制对改革带来的阻碍。最后,以往对宋代监察法制的利弊研究没有落脚到现代法制,本人将会就这些方面,在宋代监察法制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借鉴加以论述,挖掘宋代监察法律文化的内在资源,揭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宋代 监察 台谏 风闻言事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9;K24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9
- 引言9-10
- 第一章 宋代监察制度的渊源及监察思想10-17
- 1.1 宋代中央监察制度的渊源10-13
- 1.1.1 宋代御史制度的渊源10-11
- 1.1.2 宋代谏官制度的渊源以及台谏合一11-13
- 1.2 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渊源13-14
- 1.3 宋代加强皇权的监察思想14-17
- 1.3.1 重视监察 整饬朝纲14-15
- 1.3.2 监督宰相 防范权臣15-16
- 1.3.3 重视纳谏 规正过失16-17
- 第二章 宋代监察的主体、客体和内容17-27
- 2.1 宋代监察主体的创制、沿革、权力17-21
- 2.1.1 宋代御史台17-19
- 2.1.2 宋代谏院19
- 2.1.3 宋代监司19-20
- 2.1.4 宋代走马承受和通判20-21
- 2.2 宋代监察的客体21-23
- 2.2.1 御史监察的职权范围21-22
- 2.2.2 谏官言谏的职权范围22
- 2.2.3 监司监察的职权范围22-23
- 2.3 宋代监察的内容23-27
- 2.3.1 行政监察23
- 2.3.2 人事监察23-24
- 2.3.3 司法监察24-25
- 2.3.4 经济监察25
- 2.3.5 仪制监察25-27
- 第三章 宋代监察官的管理27-32
- 3.1 宋代监察官的选任27-29
- 3.1.1 选任方式27
- 3.1.2 选任标准27-28
- 3.1.3 回避制度28-29
- 3.2 宋代监察官的考核29-30
- 3.3 宋代制约监察权滥用的措施30-32
- 3.3.1 设置专门的机构监察30
- 3.3.2 机构之间、人员之间相互监察30-31
- 3.3.3 监察官犯罪从严处罚31-32
- 第四章 宋代监察的性质和职能32-38
- 4.1 宋代监察的性质32-35
- 4.1.1 中央集权下皇帝的耳目之司32-33
- 4.1.2 官僚系统中的制衡机制33-34
- 4.1.3 "三权一体"的监督机制34-35
- 4.2 宋代监察的职能35-38
- 4.2.1 监察百官 纠逖奸邪35-36
- 4.2.2 谏诤违失 融通上下36
- 4.2.3 荐贤举能 提高绩效36-38
- 第五章 宋代监察制度的评价38-50
- 5.1 宋代监察的价值38-41
- 5.1.1 监察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38-39
- 5.1.2 确立了双向互察体制39
- 5.1.3 监察官钳制宰执,防范权臣39-40
- 5.1.4 台谏合一扩大监察范围40-41
- 5.2 宋代监察的弊端41-46
- 5.2.1 荐举监察官之弊41
- 5.2.2 监察机构职官设置混乱41-42
- 5.2.3 依附于皇权的垂直单线式监察42
- 5.2.4 地方监察权分散,弱化了监察机能42
- 5.2.5 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和自上而下的监督42-43
- 5.2.6 "异论相搅"之弊端43-45
- 5.2.7 监察官"风闻奏事"45-46
- 5.3 宋代监察的现代借鉴46-50
- 5.3.1 监察体系独立,权责独立47
- 5.3.2 建立和完善监察官员的选拔、考核、奖惩制度47-48
- 5.3.3 建立分工明确的互察互纠制度48-49
- 5.3.4 完善群众监督机制49
- 5.3.5 取"风闻奏事"之长,避其弊端49-50
- 结语50-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5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佳雯;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7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76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