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性质与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9-13 06:17

  本文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性质与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说 中国文明起源路径


【摘要】:"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理论概念内涵的理解,大体可以分为"五形态"体系内说和"五形态"体系外说。"五形态"体系内说的"原始社会说",更切合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史的实际。亚细亚的原始所有制以及由此构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西方都曾经历过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中国原始聚落共同体所有制,是"亚细亚的所有制"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从中国原始聚落形态的角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更切合马克思关于生存方式决定文明起源路径的思想,也印证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原始社会说"。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说 中国文明起源路径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根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研究人类早期历史而提出的理论概念。长期以来,因对该理论概念的内涵理解不一而歧见迭出,争论不已,莫衷一是。如果从1930年代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算起,这场争论迄今已持续近一个世纪。这场争论大体可分为1949年前后两个时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体君;窦春芳;;“一大”前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陈英;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与传统文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武少民,闫玉环;侯外庐与清代学术史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黄宁;试论红岩精神的实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郑洪泉;王明湘;;南方局史初探——纪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七十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武少民;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回顾[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3期

7 武少民;;论侯外庐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8 陆信礼;;试论侯外庐“学术中国化”的卓越成就[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卢毅;;唯物史观派与整理国故运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5期

10 杨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路径探略——以墨子思想研究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怡峗;;《野玫瑰》罢演风波[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荣;《吕氏春秋》与百家合流[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3 黄晓武;20世纪40年代“主观论”中的文学、政治与历史[D];清华大学;2008年

4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秋;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王锦辉;中苏文化协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华;由“尊德性”而“道问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丹;基于道德和文化视域的传统孝道解读[D];苏州大学;2010年

2 谢水明;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宋贝贝;二战谍报文学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4 杨洁;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言辉;中国思想史:在社会历史与逻辑之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朱靖伟;近代学者眼中的乾嘉学派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7 聂希;夫妇与朋友[D];西北大学;2010年

8 周蜜;侯外庐的章太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怀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的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申慧芬;新中国60年的王充思想研究及其历史反思[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涛;;亚细亚生产方式再认识[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翼飞;;从“形式专制”到“实质专制”——试论中国古代专制国家制度的产生与奠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5期

3 赵志浩;;20世纪三十年代中外学者对亚细亚生产式及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J];东方论坛;2009年04期

4 巴新生;王立端;;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赵志浩;;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王立端;;准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以马克思对原始社会史的认识过程为视角[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周建伟;陈金龙;;亚细亚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命运及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方光华;兰梁斌;;侯外庐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李学勤;;理论与历史学的创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朱鸿博;刘文龙;;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帝国社会?-——关于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几点理论思考[J];史学月刊;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先;;面对混沌——戏剧批评为什么缺席[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俞吾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兼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俞吾金;;差异分析:马克思文本中的后现代思想酵素之一[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凌云;;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片论——兼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徐卫国;;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卫国;;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家祥;;“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演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会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丁景唐;;瞿秋白与米夫[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10 张剑平;;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德胜 山西省太原市民政局局长;灾害与亚细亚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学部委员 廖学盛;力争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攀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唐学鹏;格瓦拉的遗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清华学报》 仲伟民;学术期刊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李红岩;唯物史观是破解中国历史奥秘的唯一钥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李学勤;侯外庐先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张岂之;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曹兵武;亚细亚生产方式·小农经济·中国古代文明[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杨学功;历史哲学研究的新视角[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梁捷;“经济史坛推祭酒”[N];上海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2 周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复旦大学;2005年

3 高学栋;经济全球化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纪树磊;论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德梅;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伟强;农地制度演变及投资机遇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夏兵玲;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夏红侠;童书业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军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唐黎;从经济哲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42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842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