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2:30

  本文关键词: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朝 中都地区 军事地理


【摘要】:金中都(今北京)凭借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政治军事地位不断上升。作为金朝的都城长达61年,它在北京历史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历史军事地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中都地区的山川形势、军事驻防、关隘交通和军需供应及主要战争进行研究,结合地图的直观描述,探讨军事和地理的关系。 本文共分六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并对本题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进行界定。 第一章简介了中都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包括山川形势、人口和行政区划。 第二章重点探讨了中都地区的军事驻防,包括城池的修建、驻防和关隘要地的防御。正规军武卫军、侍卫亲军和汉卫军主要驻守城内,有时也奉命出征。此外还有非正规军射粮军、临时征调入京的地方军和由非女真族的游牧民族组成的Nc军。除中都城外,居庸关、古北口、昌平、顺州、通州、良乡等地亦是金军的防守重地。 第三章对中都地区的对外交通和军需供应进行了研究。中都地区的交通有以中都城为中心的陆路通道和以通州为中心的水路通道。军需供应主要涉及粮食、军器和马政三个方面。粮食除部分由本地生产外,主要通过漕河由河北、山东等地调运。军器则主要在中都地区生产,并且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马匹除主要依靠国家群牧提供外,还有“户马”、民间征括等方式。 第四章讲述了金代发生在中都地区的主要战争,并借助地图的直观描述,探究战争成败与地理的关系。 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
【关键词】:金朝 中都地区 军事地理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一、选题缘起8
  • 二、研究的时空范围8-9
  • 三、学术史回顾9-10
  • 第一章 中都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10-15
  • 第一节 自然地理形势10
  • 第二节 人口10-12
  • 一、常住人口11-12
  • 二、流动人口12
  • 第三节 行政区域12-15
  • 第二章 中都地区的军事防御15-33
  • 第一节 坚固的中都城15-16
  • 第二节 中都地区的驻军16-30
  • 一、武卫军16-18
  • 二、侍卫亲军18-27
  • 三、汉卫军27-28
  • 四、其它军队28-30
  • 第三节 战略要地的驻防30-33
  • 一、居庸关和古北口30-32
  • 二、昌平县和缙山县32
  • 三、良乡县和奉先县32-33
  • 四、通州和顺州33
  • 第三章 中都地区的对外交通和军需供应33-50
  • 第一节 对外交通33-35
  • 第二节 粮食供应35-42
  • 一、发展中都区域农业36-37
  • 二、调粮入京37-42
  • 第三节 兵器制造与供应42-46
  • 一、兵器的种类及质量42-44
  • 二、兵器的制造与管理44-46
  • 第四节 马政46-50
  • 一、国家群牧46-48
  • 二、民间养马48-49
  • 三、战争掳掠和边市贸易49-50
  • 第四章 中都地区的主要战争50-58
  • 第一节 金人复取燕山之役(1125年)50-51
  • 第二节 第一次中都保卫战(1211年)51-54
  • 第三节 第二次中都保卫战(1212年)54-55
  • 第四节 第三次中都保卫战及中都陷落(1213-1215年)55-58
  • 结语58-59
  • 引征和参考文献59-62
  • 一、史料59-60
  • 二、论著60-61
  • 三、论文61-62
  • 后记62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7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57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