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漳河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3 08:35

  本文关键词:漳河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漳河变迁 黄河摆动 滏漳合流 引漳济运


【摘要】:漳河平原段在历史上以水猛沙多,善淤、善徙、善决而著称,尤其自明初以后,自讲武城以下河段变迁尤其频繁,根据其流向的空间位置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其一,漳河北决与滏阳河合流称“北道”,大体自临漳经广平至邱县经威县西北至新河县一线以西的故道统称“北道”或“北路”;其二,漳河南行与卫河合流称“南道”,大体自临漳、魏县经大名至馆陶一线以南并在馆陶以上入卫河,与现漳河所走路线相近;其三,则是介于“北道”与“南道”之间,称“中道”,大体走肥乡、广平东北流到冀州附近与滹沱河合流后,再北流经河间等地直达天津。纵观整个历史时期漳河平原段河道行“中道”时间最长,且径流最长,这主要是受黄河北流和人工运河开凿的影响。由于农田灌溉和滏阳河航运的需求,漳河在明代前期和后期主行“北路”。自清初康熙年间,政府为保障卫河漕运畅通,“引漳济运”工事盛行,漳河平原段河道被固定在“南道”至今。
【关键词】:漳河变迁 黄河摆动 滏漳合流 引漳济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28.6;K2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引言7-11
  • 2 讲武城以上河道11-13
  • 3 漳河平原段河道13-33
  • 3.1 漳河中道14-20
  • 3.1.1 漳河行中道的时间14-15
  • 3.1.2 漳河行中道的走向15-16
  • 3.1.3 漳河行中道的原因16-19
  • 3.1.4 漳河行中道的特点19-20
  • 3.2 漳河北道20-28
  • 3.2.1 漳河行北道的时间20-21
  • 3.2.2 漳河行北道的走向21-23
  • 3.2.3 漳河行北道的原因23-27
  • 3.2.4 漳河行北道的特点27-28
  • 3.3 漳河南道28-33
  • 3.3.1 漳河行南道的时间28-30
  • 3.3.2 漳河行南道的走向30
  • 3.3.3 漳河行南道的原因30-32
  • 3.3.4 漳河行南道的特点32-33
  • 4 漳河南北路的变迁过程33-37
  • 4.1 北路的变迁过程33-36
  • 4.2 南路的形成过程36-37
  • 5 漳河平原段河道变迁的影响37-42
  • 5.1 引漳淤灌变斥卤为良田37-38
  • 5.2 漳滏合流利于滏阳河灌溉和航运38-40
  • 5.3 沿岸地区水患频发40-42
  • 6 余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忱,马永红,张秀清;华北山地的古河道与古水系[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2 杨承先;邯郸、汤阴断陷地质结构及其活动性[J];地震地质;1984年03期

3 孙继民;汉代武安县的北界与东南界[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宋涟圭;张建华;;赵国历史上的水战[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侯廷生;;明清时期的邯郸水患[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商宏宽;吕梦林;;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J];华北地震科学;1985年03期

7 吴忱;华北山地的水系变迁与新构造运动[J];华北地震科学;2001年04期

8 刘恩杰;漳河游荡性河道小流量过水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海河水利;2002年06期

9 刘恩杰,张安宏;岳城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浅谈[J];海河水利;2002年S1期

10 王英伟;漳河游荡性河段整治工程探讨[J];海河水利;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士和;梅军亚;罗秋实;徐林波;;漳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形—维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振山 谢帅方;[N];安阳日报;2011年

2 李卓临 恒和 张建友;[N];山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祥芳;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建平;论三国时期的军事交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小亮;都城时代安阳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4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64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