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6:09
本文关键词: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
【摘要】:辽东经略---是明朝末年特有的一个官称,此官职是在清朝迅猛崛起而明朝摇摇欲坠之际诞生的。明朝设立此官职意在阻挡清朝的西进和侵略,保卫大明江山万古长存。正由于此职位的历史特殊性,使得那些担任过此职的文官武将都在史书上留下了特有的痕迹。涉及此群体记述的总体范围较广阔,文体也较丰富,分布于各种文体中。正史中有关于他们的记述,如《明史》、《清史稿》、《国榷》、《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等,尤其是《明史》中关于辽东经略的传记篇幅都较长。野史笔记中更是格外关注此群体,明末清初包括民国期间的野史中对存在争议的辽东经略的记述资料比较丰富。但是根据掌握的资料来看,记述辽东经略这一特殊人群的史料可供后人研究的版本较少,而且其中有些资料已经亡佚。因此,这些资料并不具备普遍性,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才能收集到。很多资料的版本都是明清时代的刻本或者是刊本,后世没有新版本,且有很多都是私家的珍藏本,不易被找到。 一般来说,记述或者评论历史人物的文章都是平铺直叙或者说是比较客观而平淡的。但是,经过阅读大量的关于辽东经略的文章,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写的异彩纷呈,颇具文学色彩。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战争场面的摹绘都具有很浓厚的文学性。明朝,尤其明末是小说比较发达的时期,其时已经出现了记实小说,那么这一时期记述辽东经略事迹的资料必定具有丰富的文学性质。这不仅对史学研究有意义,对于小说研究更能提供新的视角。所以,以历史研究的态度,文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对零散资料的整合和挖掘,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物研究模式是本文的主旨。从历史中发掘文学,以文学还原历史,是本文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明末辽东经略 述录资料 文学性 影响与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明末辽东经略人员界定7
- 二、述录资料范围的界定7-8
- 三、述录资料的研究现状8-9
- 第一章 明末辽东经略及其历史价值9-18
- 第一节 辽东经略概述9-15
- 第二节 辽东经略历史地位15-18
- 第二章 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表现18-31
- 第一节 文献资料的情节性18-23
- 第二节 文献资料的夸张性23-26
- 第三节 文献资料的传奇性26-28
- 第四节 文献资料的戏剧性28-31
- 第三章 辽东经略文献资料文学特征成因31-34
- 第一节 对古史武将叙述手法的继承31-32
- 第二节 受明朝末期文学样式的影响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40
- 后记40-41
- 个人简历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汝清,李琼;试论明末基督教与儒学的接触[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张文珍;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末官吏腐败[J];齐鲁学刊;2001年03期
3 陈宝良;明末儒家伦理的困境及其新动向[J];史学月刊;2000年05期
4 眭达明;先已得诏——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J];秘书;2005年07期
5 纪德君,洪哲雄;明末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与情爱[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李为香;明末民间宗教发展原因探析[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7 秦起秀;;明末男色靡行的表现和成因[J];文教资料;2007年18期
8 李长林;明末清初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流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9 钱国祥;马晓琼;;论金声的民本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孙春青;;明末的唐诗整理与唐诗学倾向[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龙法;;《盘山游日记》和明末“江南奴变”[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2 孙继民;陈瑞青;;试释几件俄藏黑水城宋,
本文编号:981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98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