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政治:对《圣经》传统与古典传统的双重反叛
本文选题:现代政治 切入点:现代性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按照列奥·施特劳斯的理解,西方当今政治不但是现代的,而且是世俗的,它排斥一切超验的源头,包括犹太-基督教的上帝和古典哲学的超善。现代政治之所以能将对两种传统的反叛毕其功于一役,是因为在前现代社会,无论是《圣经》传统还是古典传统,都强调在日常生活之上还有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西方现代社会反对这种二分法,而给予日常生活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点正是现代政治反叛两种传统得以可能的关键。现代政治要求从习俗、道德和宗教的自然洞穴中脱离出来,日益哲学化,此即列奥·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政治的"走火入魔"。
[Abstract]:According to Leo Strauss, Western politics today is not only modern, it's secular, it rejects all transcendental sources. Including the Jewish-Christian God and the super goodness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reason modern politics has been able to revolt against the two traditions is that in pre-modern societies, whether it is biblical tradition or classical tradition, Both emphasize that there is a more advanced life on top of daily life. Modern Western society opposes this dichotomy and gives full affirmation to daily life. That's what makes it possible for modern politics to rebel against the two traditions. Modern politics demand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natural caves of custom, morality, and religion,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philosophical, which Leo Strauss calls modern politics's "magic."
【作者单位】: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单中惠;;君主之鉴派与君主教育理论的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杨元;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看文学与历史的关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欣欣;孙秋云;;电视下乡、打工经历与贵州苗族、侗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变迁[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7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8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绍勋;;西方现代政治:对《圣经》传统与古典传统的双重反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1604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60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