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国家理论、国家自主性与治理能力重塑
本文选题:发展型国家 切入点:经济奇迹 出处:《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摘要】:发展型国家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的传统,发展型国家理论一般用来解释东亚经济奇迹,两大核心概念为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作为集合束的理念型,发展型国家理论的普遍性和历史经验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达到顶峰,是发展型国家内部政治经济变迁而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发展型国家理论形成最大挑战,这一理论需要修正而非否定,"弹性发展型国家"解释较为合理。面对新的历史契机,发展型国家需要镶嵌与受限的自主性,更需要增强国家官僚机构内部强制力,寻求更多的社会嵌入性平衡;发展型国家在国家能力建构过程中,应夯实基础性能力,提升新公共治理能力,探寻地方性知识和生存性智慧,建构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性互赖"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的转型与超越。
[Abstract]:The developmental state model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radition of mercantilism.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ory is generally used to explain the economic miracle of East Asia. The two core concepts are national autonomy and national capacity.As a bundle of idea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universality of developmental state theory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 peaked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turmoil.It is the inter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 of developmental state, not neoliberal economics, which is the biggest challenge to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al state, which needs to be revised rather than negated. The explanation of "elastic developmental state" is more reasonable.Faced with the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needs to be embedded with and limited autonomy, bu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ercive power of the state bureaucracy, to seek more social embeddedness balance.It is necessary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ability, promote the new public governance ability, explore local knowledge and survivability wisdom, construct the "governance mutual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国家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 上海2011年浦江人才支持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规划项目 2012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分类号】:D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浙江省为个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5期
2 刘鹏;;比较公共行政视野下的监管型国家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青木昌彦 ,凯文·穆尔多克 ,奥野(藤原)正宽 ,赵辰宁 ,张橹;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新诠释:市场增进论(上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5期
2 青木昌彦 ,凯文·穆尔多克 ,奥野(藤原)正宽 ,赵辰宁 ,张橹;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新诠释:市场增进论(下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6期
3 钱颖一;市场与法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3期
4 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1期
5 托尼·赛奇,丁开杰 ,高新军;中国改革中变化的政府角色[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6 罗卫东;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构建浙江经济新的竞争优势[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朱家良,周日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特点、目标和途径[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8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后发展国家的结构性腐败与行政组织重塑[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关海庭;皇娟;侯华伟;;国家能力及当代中国国家构建的基本途径探讨[J];领导科学;2010年20期
3 曹东;;论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国家能力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前沿关注[J];人民论坛;2007年10期
5 张立国;;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国家能力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文朋;;浅析国家能力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性[J];传承;2007年08期
7 皇娟;;中国国家能力不足之分析——基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角度[J];理论与改革;2010年02期
8 崔雪丽;;国家法治发展道路探索——由国家权力到国家能力的建设[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高景柱;;国家职能、国家能力与国家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龚上华;论邓小平强化国家能力思想的基本特征[J];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瑞;;中国经济奇迹的标志性与持续性[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华民;;对外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迹[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4 李梅焕;;“巴西模式”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军;;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对经济学的贡献[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6 汪庆华;;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自1978年以来[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张军;;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贡献了什么?[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曹堂哲;;试论现代政府管制能力——缘起、内涵与中国的对策[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秦晖;;“另一个奇迹”南非经济发展的“低人权成本优势”[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10 魏建生;杨琼;钟高典;;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的思考[A];宜春市发展民营经济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晓 多/编 译;中国经济奇迹急需降低能耗[N];中国商报;2006年
2 萧兮;爱尔兰的经济奇迹[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3 张维迎;主题演讲[N];南方周末;2008年
4 颜为民;西班牙借欧元东风创经济奇迹[N];国际商报;2000年
5 郝利(英国);欧盟经济奇迹无望?[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6 吴佳祺;经济技术开发区:用最少的土地创造经济奇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西班牙副首相兼经财大臣 罗德里格·拉托;希望中国的企业了解“西班牙的经济奇迹”[N];国际商报;2000年
8 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 翟伟;不少地方“经济奇迹”背后有许多怪现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小燕;“中国速度”超过美日黄金时期[N];厦门日报;2007年
10 ;中国经济奇迹改变世界财富榜[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建国;现代国家能力的政治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婷婷;国家能力视角下的研究型合资企业(RJV)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柳庆刚;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竞争、国家能力和结构失衡[D];北京大学;2013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强;民主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7 娄万锁;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8 宋秀琚;国际合作理论:批判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高波;墨西哥现代村社制度[D];北京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文学;论国家能力及其限度[D];郑州大学;2002年
2 李佳;政府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能力[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阿莱雅(Araya Kebede Araya);东亚发展型国家模式在非洲的复制:博茨瓦纳和埃塞俄比亚[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风华;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能力的方法论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毛涅(Mounir Belayachi);摩洛哥致力于建设发展型国家的努力[D];吉林大学;2010年
6 冯执一;地方政府竞争下的发展型公共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胡晓明;市场规则建设与韩国经济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高帆;我国转轨时期的银企关系:一个金融产权的分析视角[D];西北大学;2001年
9 马翠军;1949—1960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曹开雄;国家中心观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抗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3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03557.html